伴随着物联网的低功耗广域连接需求的发展,LPWA技术也给中国物联网市场带来了大量新的商业机会。物联网的两个关键要素是低功耗的传感器和云计算,前者让大量应用变成了可能,后者让感知具有智能化,使各类应用变成现实。随着低功耗传感器和云计算的逐渐发展成熟,大量的应用需要低功耗、远距离、低成本的方案,如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以LoRa、NB-IoT等为代表的LPWAN技术在这三方面的特点正好补齐了物联网发展中的短板。

LPWA物联网应用站通过本栏目为您整理和收集的LPWA最新市场与商机信息,帮助您了解LPWA物联网市场行业动态,分析行业方向与前景,传播企业品牌方案和实际客户需求,也帮助LPWA从业者把握这些市场机会。

唯传科技LoRa路测手持仪,网络部署好帮手
以下产品资料由深圳唯传科技提供,购买或咨询请联系:销售经理  曾丽萍   15813822094 唯传工程师正拿着LoRa路测手持仪测试数据包 今年年初,唯传科技为解决客户在部署LoRa网络现场施工和测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专门研发了一款基于 LoRa模组为核心 的 LoRa 路测手持仪,也是国内首款能实现专业水准信号覆盖分析和评估的产品。 唯传AN106-LoRa路测手持仪 AN-106 路测手持仪自带 LCD 显示屏,通过 OTA 方式连接网关,可以测试数据包 UPLINK 上行连接丢包率、DOWNLINK 下行连接丢包率以及接收到网关端下发数据包的信号质量 RSSI 和 SNR。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打开 GPS 开关显示出设备的经纬度坐标,查看测试仪使用的 LoRoWAN CLASS 类型和固件版本号。 AN-106 测试仪可支持统计跟网关之间无线通信数据的丢包率。为了满足不同的客户的使用场景需求,唯传科技为客户提供了在线 LoRa 信号测试和离线 LoRa 信号覆盖图评估两种模式使用。 在线测试指的是用户可以在部署现场通过手持仪器,实时观测当前的测试数据,判断当前的信号发送和接收状 况的好坏,例如下行测试显示的 RSSI 值如果 以下是测试仪的显示界面: 第一行 下行测试进行中; 第二行 测试次数; 第三行 发包个数; 第四行 收包个数; 第五行 丢包率; 第六行RSSI:信号值 SNR:信噪比。 离线 LoRa 信号覆盖图评估模式,首先客户部署网关,并且将手持测试仪添加到唯传科技特定的展示后台内。其次客户需要在部署的区域内先规划好测试路径,将手持仪开机并正常入网之后,开启下行测试模式,沿着事先规划好的路径走动,直至将所有测试路径测试完成。最后使用电脑登录唯传科技特定的展示后台,进入信号覆盖视图菜单,可以观测到所有手持测试仪的GPS 位置和RSSI 值。客户根据信号分布图,评估当前网关部署位置是否满足LoRa信号覆盖需求,如果达不到要求,更换网关位置重新测试。 […] Read more.
LoRa vs NB-IOT:哪个物联网标准更具优势?
近期全球低功耗广域网(LPWAN)市场的激增可归因于多个因素。机器学习和 M2M 通信标准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加之全球对物联网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低价的 LPWAN 工具和节能机会的增多。 预计在2022 年,全球 LPWAN 市场的价值将会提升至 460 亿美元以上(2015 年的价值刚刚超过 5 亿美元)。虽然 Semtech 的 LoRa 技术在这一领域稍早处于领先地位,但 NB-IOT(窄带物联网)作为强大的 LPWAN 标准也正在迅速得到广泛认同(今年 1 月,Vodafone 在西班牙推出商业 NB-IOT 网络)。本文对 LoRa 和 NB-IOT 进行逐点分析比较,尝试找出哪一个 LPWAN 协议更具优势: 1.本质 虽然“LoRa”和“LoRaWAN”通常被当做同义词使用,但两者所指并不相同。LoRaWAN 是在 LoRa 技术环境中运行的 LPWAN 协议标准。而 LoRa 本身是一种用于物联网通信的调制方式。另一方面,NB-IOT 在 2016 年中期由 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标准定义,对低数据速率的设备来说优势甚微。NB-IOT 可以独立或通过“带内频谱”的方式实现,它有两个主要的变体——一个由诺基亚、爱立信和英特尔发布;另一个由沃达丰(Vodafone)和华为发布。简而言之,NB-IOT 是一种蜂窝标准,而 LoRa 不是。 2.宽带支持 NB-IOT 通常在比 LoRaWAN 稍高的带宽上工作。3GPP 技术的信号带宽要求为 […] Read more.
NB-IoT火爆之下隐藏三大问题,最大问题还是成本?
业界除了AI吸晴不止之外,NB-IoT的新闻也是隔三差五曝光,显示NB-IoT芯片、网络、部署产业链各环节都在发力,让业界群起热议NB-IoT的春天是否已然来到?2017年,全球NB-IoT市场价值预计将达到3.21亿美元,2022年将达82.2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91.3%。然而,表面的热闹能掩盖深藏的问题吗?有分析说,该领域发展仍是一个供给推动为主的阶段,即NB-IoT赋能者为主在积极推进,应用者相对被动和跟随,后续仍需时间待需求拉动的力量来引导应用爆发增长。 1. LoRa和NB-IoT会长期共存? 现在已不需要再次为NB-IoT “扫盲”了,在去年夏天最终确立标准以来,产业链相关环节均在频抛“橄榄枝”,但NB-IoT在LPWAN(低功耗广域网)中并不能说“风头无俩”,其他技术也都各有优势和拥趸。 物联网的无线通信技术很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Zigbee、WiFi、蓝牙、Z-wave等短距离通信技术;另一类就是LPWAN。在LPWA的两大类中,一类是工作于未授权频谱的LoRa、SigFox等技术;另一类是工作于授权频谱下,3GPP支持的2G/3G/4G蜂窝通信技术,比如EC-GSM、LTE Cat-m、NB-IoT等。 NB-IoT方案的价值在于覆盖广且深、低功耗、低成本、大连接。由于其是在LTE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使用授权频段,可叠加在现有的2G/3G/LTE蜂窝网络上。目前已被沃达丰、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大运营商采纳,并被华为、高通、英特尔、中兴微等产业链上游厂商追捧。但它毕竟是一个全新标准的技术,且受到Sigfox和LoRa的竞争压力,两者产业链较为成熟,商业化应用较早,虽Sigfox和LoRa属于非授权频段。 从应用来看,LoRa和Sigfox 已被证明是重要的发展技术,其中Sigfox已在24个国家投入使用,LoRa也继续在一些国家、专网和社区网建设中使用。虽然NB-IoT和LoRa均处于起步阶段,也各有优势与不足,需要各方的投入和共同的发展。在芯片、模组、终端、运营商、应用环节来对比, NB-IoT的产业链上多个环节具有高度市场集中度,这一领域更多是巨头主导;LoRa产业链上芯片环节形成高集中度,其他环节皆是大量参与者的形态。后续赢利模式的创新、与应用行业的紧密结合等均将微妙影响未来走势。 因而,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无线终端市场规划部总监周晋表示,物联网需求是多样化的,LoRa和NB-IoT会长期共存,但目前Sigfox还没看到在中国落地计划。 2. 部署如何加快? NB-IoT凭借着优势吸引了主流运营商和设备商的青睐。据相关市场调查,今年年底全球将有50家主流运营商支持NB-IoT,NB-IoT未来将覆盖物联网联接的1/4,到2020年M2M设备可达到70亿个连接数。 但在展望“美好”之际,当下的挑战也需要合力破解,否则“厚望”难免大打折扣。首当其冲应是芯片和模块的成本,大规模应用下成本应降至1美元,单个连接模块应在5美元左右,短时间内恐还难以与此期望“持平”。 此外,在网络部署和优化方面,最大问题是时间和成本。根据沃达丰的估计,85%的企业基站可支持NB-IoT,只需进行软件的升级,但对基站陈旧的网络运营商而言,则需对硬件进行升级,这将导致NB-IoT网络建设的成本增加和时间消耗。此外,在进行网络部署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尤其是不少复杂、恶劣的环境因素对于网络覆盖、信号传递形成极大的干扰和衰减,需要采用各种新技术手段以及优化工具对网络参数合理调整,从而提高网络质量。根据运营商的规划,2017年后半年和2018年是网络大规模实现部署的时间,在此之后仍需一年时间进行网络优化和示范应用。 在应用和商业模式层面的问题也不容小觑。NB-IoT的应用场景和市场极为广阔和分散,涵盖智慧市政(智能电表、智能水表、智能路灯)、智慧交通、智慧环境、智能家居(智能锁、智能灯、智能插座等)、消费电子、物品追踪、工业控制、农业监测、安防与零售,将有望颠覆传统行业。但在推进过程中要破除各行业进入门槛的“无形”壁垒,殊非易事。同时,为了建立NB-IoT商业模式,如何加快建立合作伙伴生态圈,解决互操作和一致性问题也是持续的考验。 3. 芯片和模组成本难以下探? 物联网是一个长尾市场,覆盖芯片、模组、终端、网络、平台和应用等多个领域。因此 NB-IoT的真正落地,需要形成从“底层芯片—模组—终端—运营商—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可以说芯片性能、模组成本等将对NB-IoT产业链的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有分析称,NB-IoT芯片1美元、模组趋向5美元,才能使得商用门槛进一步降低,目前显然还太偏高。虽然各大运营商火力十足地投入NB-IoT阵营,但却各自为政,支持不同的频段,不仅在中间的网络层造成了数据互通的阻碍,而且因为其频段各异,对于下游的芯片、模块产业来说,因为多频段支持的需要而必须额外增加成本。另一方面,与eMTC的竞合关系也或面临微妙的此消彼长,是齐头并进还是各行其是,难以厘清。 虽然传言说现在几乎所有主流的芯片和模组厂商都有明确的NB-IoT支持计划,但真正有所动作和时间表的芯片厂商恐只有华为、高通和中兴微等。 对作为NB-IoT的积极参与者华为而言,NB-IoT是一个大战略。在此领域的布局可谓是全方位覆盖式的,已正式面向全球发布了端到端NB-IoT解决方案。近日,华为表示由台积电代工的 NB-IoT芯片将在6月大规模发货。从具体产品来看,华为单模芯片共有 2 款,即 Boudica120 和 150;NB-IoT 双模芯片方面,目前华为还未推出相关产品。模组方面,华为表示将加大相关产品的进展。 高通的芯片是NB-IoT和eMTC双模芯片;Intel的芯片目前主要是以测试为主,商用芯片也将晚一些发布;中兴微、大唐的芯片也都在研发当中。 周晋表示,目前主要是芯片太少,大部分厂家芯片没上市,中兴微也是9月底商用。中兴微芯片是700Mhz到2100Mhz全频段的,未来合作伙伴模块第一版会是800Mhz/900Mhz/1800 Mhz三频段同时支持的。 NB-IoT究竟能在物联网中占有多大的市场,占领多少应用场景,还需要芯片、模组、终端、运营商和垂直行业各个环节共同的努力和探索。目前来看,LPWAN技术的发展仍将存在分歧,而NB-IoT必须加速发展,才能赢得市场机会。 Read more.
农村智慧供水中首选Lora无线远传水表是出于什么原因?
农村地区饮用水管理不规范导致很多地区的农村无法用上健康、安全的饮用水,例如:有的地区供水设备老旧、有的地区供水设备疏于管理、还有的地区压根就没有供水设备等等,为了进一步科学管理农村用水,实现农村智慧供水,不少地方水利管理部门在农村地区开始试点使用Lora无线远传水表,那么Lora水表被选中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要想实现农村智慧供水,首先要有一套完整的远程抄表解决方案,而农村地区空间空旷,环境较为复杂,不利于布线以及后期的维护工作,因此有线远程抄表方案无法在农村地区实现,剩下的就只有无线远程抄表方案了。 目前无线远传水表有几种:LORA无线水表、NB-IOT无线水表、CDMA无线水表、GPRS无线水表等等,这些无线水表各有各种优点,今天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无线Lora远传水表。 无线Lora水表将水流量数据通过无线射频技术上传到数据集中器,进而将水流量数据上传到数据中心,通过上位机管理系统便可查看水流量使用情况,便可在抄表中心对数据进行统一汇总、分析,为管理及收费提供依据。 其中,这里说道的数据集中器,内部集成无线LoRa与GPRS模块,下行通过无线LoRa模块使用无线470MHz通讯方式与 内置无线LoRa模块的无线远传超声水表进行通信,上行通过GSM/GPRS模块与数据中心进行通信。上下行链路都能够进行实时通信,集中器接收上位机的指令,并将其发送给表计,表计执行指令工作,执行完成后,将执行结果反馈给集中器,集中器再通过GPRS反映到上位机。如此一来,就可以通过后台软件抄表水表以及实现远程开关阀的功能了。 此外,鑫腾越Lora无线远传水表,RF模块与基表的连接采用一体结构,内置天线,减少安装过程中天线的损坏情况。同时,模块有掉电存储功能,掉电数据不丢失,恢复供电后,可以正常运行。此外,电路板采用全灌封工艺,能够很好的适应农村各种恶劣环境。 Read more.
干货:关于NB-IoT的27个技术对答
1、NB-IoT的网络架构如何组成? 建设基于NB-IoT技术的物联网垂直行业应用将趋于更加简单,分工更加明晰。 2 国内外运营商对NB-IoT的频段是如何划分的? 全球大多数运营商使用900MHz频段来部署NB-IoT,有些运营商部署在800MHz频段。 中国联通的NB-IoT部署在900MHz、1800MHz频段,目前只有900MHz 可以试验。 中国移动为了建设NB-IoT物联网,将会获得FDD牌照,并且允许重耕现有的900MHz、1800MHz频段。 中国电信的NB-IoT部署在800MHz频段,频率只有5MHz。 3 国内运营商拥有的可使用的NB-IoT频段 4 NB-IoT网络部署时间表? 中国联通在2016年在7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福州、长沙、银川)启动基于900MHz、1800MHz的NB-IoT外场规模组网试验,以及6个以上业务应用示范。2018年将开始全面推进国家范围内的NB-IoT商用部署。 中国移动计划于2017年开启NB-IoT商用化进程。 中国电信计划于2017上半年部署NB-IoT网络。 华为联合六家运营商(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沃达丰、阿联酋电信、西班牙电信、意大利电信)在全球成立六个NB-IoT开放实验室,聚焦NB-IoT业务创新、行业发展、互操作性测试和产品兼容验证。 中兴通讯联合中国移动在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实验室完成NB-IoT协议的技术验证演示。 5 非运营商能否部署NB-IoT网络? 答案是否定的。 6 NB-IoT是否需要实名制? 全部需要,跟踪到责任主体。 7 NB-IoT是不是都采用eSIM? NB-IoT的产品特点是不需要安装配置,直接开机连接网络就能工作,并支持自动登记设备和空中升级等功能。 SIM卡和eSIM将会长期共存,运营商拒绝软SIM的模式。 8 运营商对2G/3G网络的退网计划是什么? 中国联通有可能在2018年逐步关闭2G网络,有些地方可能是关闭3G网络。 日本的移动运营商已全部关闭2G网络,美国的AT&T、澳大利亚的澳洲电讯(Telstra)和澳都斯(Optus)已经宣布2G网络关停计划。 Telenor计划于2020年关闭其在挪威的3G网络,随后在2025年关闭其2G网络。 有些运营商考虑到有超过1亿的GPRS物联网终端、以及低端GSM手机的长期存在,又因为GSM复杂度较低和没有专利费的原因,成本长期低于LTE,因此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大多数运营商会维持GSM频段来继续运营。 9 运营商之间是否支持NB-IoT漫游? 答案是否定的 10 运营商如何保障NB-IoT网络的稳定性? NB-IoT直接部署于GSM、UMTS或LTE网络,即可与现有网络基站复用以降低部署成本、实现平滑升级,但是使用单独的180KHz频段,不占用现有网络的语音和数据带宽,保证传统业务和未来物联网业务可同时稳定、可靠的进行。 NB-IoT的控制与承载分离,信令走控制面,数据走承载面。如果是低速率业务就直接走控制面,不再建立专用承载,省略了NAS与核心网的建链信令流程,缩短唤醒恢复时延。 NB-IoT是可运营的电信网络。 这是NB-IoT区别于GPRS、LoRa、SigFox等技术的关键。 11 运营商如何利用NB-IoT网络盈利? 运营商已有的QoS服务质量保证、网络安全、电信级计费、大数据服务等领域继续保持行业优势,NB-IoT网络可以让运营商加固物联网领域的业务服务能力,包括云服务提供、海量客户管理、物联网实名认证、系统总包集成、大客户高端定制服务等方面。 12 和NB-IoT相关的价格问题? 运营商资费:一种是按流量计费,一种是按消息计费,趋势将低于GPRS费用 芯片价格:低于2G主芯片,合理期望价$1 模块价格:低于GPRS模块价格,合理期望价$2 终端价格:依据实际功能定价 维护成本:远低于现有网络维护成本 补贴政策:前期运营商将提供较大的运营补贴 13 […] Read more.
LoRa物联站服务器系统介绍-大数据云
1. 服务器系统概述 1.1 概述: LoRa云数据服务提供了公有云的服务和私有云的服务,差异在于服务器部署和维护方式。实现了前端数据的采集、存储和数据可视化、数据智能分析。系统框图如下所示: 整个设备数据采集由前端LoRa节点采集设备完成,数据传输依靠LoRa基站网关传输,汇总信息由云服务器来管理,将前端采集的信息利用数据库进行储存。还包括设备管理、客户端访问量,管理趋势数据、事件消息、管理员记录和系统设置数据的长期储存。 数据传输部分采用了LoRa无线传输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前端节点数量多、环境差、功耗要求低等问题。LoRa 是LPWAN通信技术中的一种,是一种基于扩频技术的超远距离无线传输方案。这一方案改变了以往关于传输距离与功耗的折衷考虑方式,为用户提供一种简单的能实现远距离、长电池寿命、大容量的系统,进而扩展传感网络。LoRa技术具有远距离、低功耗(电池寿命长)、多节点、低成本的特性。此部分采用如下的基站网关,可实现约10KM(空旷,城市环境的覆盖) 2.  服务器功能 云数据服务提供了公有云的服务和私有云的服务,差异在于服务器部署和维护方式。实现了前端数据的采集、存储和数据可视化、数据智能分析。云数据服务提供以下服务: 前端硬件设备管理: 提供前端设备添加、查询和删除。通过安全加密传输协议实现云端通信。 数据存储和管理: 对采集到的数据做存储、定期备份和数据查看等管理。 扩展API接口: 可以通过扩展API实现云数据服务器的访问,可扩展开发相关的移动APP,或与其他系统做对接。通过扩展API,用户可以间接通过云系统或直接获取数据、分析数据。 后台Web管理界面: 实现了WEB云数据管理,结合扩展API,实现系统内前端数据采集,数据显示,报警指示,改进提醒,设备管理与维护等操作  以下是整个云数据服务架构框图: 2.1     网关数据监测 根据前端数据采集系统,实现系统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测 ,通过实时数据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后期进行分析提供真实数据和参考依据。 数据采集部分采集信号通过使用低功耗、远距离LoRa无线模块,将数据发送给LoRa无线基站(网关),再由LoRa网关统一传回到服务器中心和数据存储中心,实现随时提取数据和分析数据。前端数据检测系统示意框图如下所示: 2.2  节点数据采集: 前端数据采集设备根据数据采集的周期,设备使用内置电池(依据不同应用,电池可使用3~5年),维护简单,不用布线,安装简洁。前端采集设备示意框图如下所示,前端设备包括:流量计、温度表、水压力表、电表 、流量传感器。 2.3     服务器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使用了web后台管理的方式,通过各种扩展API接口,使服务器能够监控并管理整个系统的综合信息,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从整体上控制协调有关联动操作。 web后台管理以及能效管理服务器系统是数据分析的核心,它使用大数据监测为核心技术,集监测统计、诊断和系统优化管理功能,达到为客户清晰的进行数据分析。 web后台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运行监控: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对设备进行优化控制; 图表分析:读取实时或历史数据并形成线性、饼形等直观图表显示; 数据报表:将各类数据整理成定制报表,以便查看、分析和打印; 数据报警:将设备报警信号及时显示,方便快速分类处理; 接口集成:提供常用主流接口协议,更好地提供了系统扩展性; 高级设置:用于设置数据点和设备,并可根据用户要求增加定制模块; 用户管理:对操作用户进行等级配制和整个系统的全面管理; 在线帮助:文档查看。 Read more.
LoRa物联网大数据自”天上”来
前面介绍了数据处理,LoRa技术能够使用地理定位(GPS或定位算法)来跟踪您的LoRa资产的位置。地理定位是第一个测试阶段,适用于资产定位、要求安全性高的客户群体。定位数据挖掘将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我们在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服务,以便尽快向所有客户提供定位数据,同时在应用端挖掘定位数据的价值。本主题是关于如何实现地理位置?如何挖掘数据?在未来,我们期望在LoRa开发者中对LoRa地理位置实现精确的定位。 通过天上GPS/北斗实现定位 前端由LoRa和GPS两部分组成,前端将获取GPS数据,并通过Lora将定位信息连续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端将接收的Lora无线数据,并解析出GPS 的定位数据。GPS依据卫星信息实现定位,具体原理如下图所示: 通过三角测量的地理位置 所有LoRaWAN设备都使用广播发送消息。这意味着所有可达到的网关都将收到该消息,我们的核心服务器将确定该消息是什么,并收集所有收到的信号。这种方法的一个好处是当3个或更多个网关接收广播信号时,能够对设备的位置进行三角测量。每个网关将根据网关和设备之间的距离在不同的时间点接收信号。请注意,由于信号以光速行进,网关之间的时间差将在纳秒级。从时间差异来看,我们的核心服务器可以计算这些网关的位置,并将结果转发给应用服务器。请注意,设备不需要广播额外的有效载荷或信号。LoRaWAN中的地理位置的优点在于,在设备方面不需要昂贵的芯片或复杂的有效载荷。唯一需要的是三角测量精确算法。 定位可以应用在,港口集装箱资产跟踪: 线缆防盗: LORA物联站物联网系统:采用了分布式时序、事件和指标数据库,实现了分布式和水平伸缩扩展。数据写入速度快,数据压缩性高;可以实时对大量数据进行计算;它支持任意的事件数据查询。传统定位数据处理可能是这样的: 使用LORA物联站物联网系统,来自“天上”的GPS/定位数据将是这样处理的: 经过LORA物联站物联网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深度挖掘,可以为用提供气候地域差异(气象类数据采集),提供实时货物跟踪,资产定位(运输/畜牧业),也可提供活动轨迹(人员),为用户的提供更好的数据服务,做到真正解决用户难题。 据了解,LoRa联盟与NB-IoT联盟正在火热抢夺物联网市场,由于二者技术特性、适用场景不同,难以一站式满足客户需求。目前,协成智慧有落地成功案例与丰富行业解决方案,又是CLAA(LoRa联盟)与中国NB-IoT产业联盟成员,提供一站式LoRa解决方案(兼容NB-IoT),包含LoRa模组、NB-IoT模组+物联网基站+管理平台软件开源+数据供应等,可定制可开发,市场首选。 Read more.
共享单车智能锁方案爆量!希姆通接单5.7KK月出货2KK
很多东西到了中国,一定会大变化,近十年中国手机崛起背后,本土IDH/OEM/ODM厂商功不可没。快速灵活,嗅觉敏锐,敢为天下先是方案公司最大的优势。从小米模式(智能手机市场)到共享经济(物联网市场),国内通信标准带动的每一次消费新升级,全力串联的本土方案公司都最先受益。共享单车几乎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已经引燃物联网IoT通信标准战火,必将会有一批方案、模块公司崛起,无线芯片公司也在抢占先机。 手机方案公司希姆通打响订单第一炮 不到一年的时间,大街小巷遍布各种类型的共享单车,随处可见的小黄车、小桔车、小蓝车给城市居民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超级便捷带来出行的效率提升,让传统自行车焕发生机。基于定位开发的共享单车模式,最核心的硬件其实是不起眼却用处极大的智能锁,极大的加速了共享单车产品密度。 这把看似简单的智能车锁,实现了大部分控制和通信功能,包括卫星定位、远程开锁等。以摩拜单车为例,车身锁内集成了嵌入式芯片,GPS模块和物联网SIM卡。共享单车智能锁制造商通过在锁内集成带有独立号码的SIM卡,通过3G、4G网络,与云端保持通信能力,及时将车辆所在位置(GPS信息)和车辆当前状态(锁定状态或使用状态)报送云端。 共享单车的火爆让智能锁成为爆款,吸引大批投资者投入竞争,让手机方案公司和物联网M2M模块公司出货量暴增,通信技术公司、电信运营商、芯片原厂都重视起这块市场。作为昔日功能机时代的IDH龙头厂商,锤子手机代工厂商晨兴科技(simcom)旗下希姆通公司打响了智能锁方案订单第一炮。 根据供应链传来的消息,微博用户 @摩卡RQ爆料称,目前,IOT浪潮滚滚而来,手机方案公司转型受益,IDH领头羊希姆通共享单车锁方案月出货高达2KK。simcom晨兴前员工上海展英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晨林 @王晨林的围脖也称,接单已经是5.7KK,虽然营业额和手机方案无法比较,但是利润率非常可观。    过去半年时间,共享单车智能锁进行了两次换代,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其中,第一代锁具为机械锁,第二代锁具为二维码+蓝牙解锁的智能锁,第三代锁具则是刚刚推出市场的,集合电子密码+蓝牙+gprs+gps四合一的智能锁。未来不排除在共享单车增加更多电子产品,带去更好的用户体验,比如集成更多智能模块以及引入传感器,实时显示骑速、踏频、消耗卡路里,甚至未来实现地图导航等更多功能。 目前,共享单车还处只是在一二线城市大规模上线,将逐渐向三线以下城市渗透,目前共享单车平台高达20多家,带动智能锁升级换代需求旺盛,为方案公司打开广阔的市场空间。 小蓝车,联发科MTK2503蓝牙方案打头阵 除机械部分外,共享单车智能锁控制部分和通信系统,用到的元器件在逐渐增多。控制部分比较简单,分为MCU方案和SOC方案,比较简单的逻辑和控制单元甚至是单片机就可以。其中,电子密码+蓝牙+gprs+gps四合一的智能锁开始成为厂商的主流搭载配置,展讯和联发科的廉价可靠的2G物联网方案受捧。 MTK2503方案是联发科2016年主推的2G物联网方案,北斗+GPS,套片支持WIFI和以及蓝牙3.0,是一颗集合GPS+北斗系统+GPRS三重定位追踪解决方案的单芯片。 联发科官方介绍称,MT2503是高集成度体积小巧的系统级封装芯片,支持GPS和北斗多重卫星定位系统,还集成了2G调制解调器(GPRS)。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加持,MT2503具备GNSS秒速定位功能和极低耗电精准轨迹追踪功能。北斗、GPS、GLONASS等多星系定位支持让MT2503定位绝无死角,快速又准确。 以小蓝单车Bluegogo为例,每一辆小蓝单车里都内置了联发科技MT2503芯片,单车的位置信息可以通过MT2503进行定位、发送、传输。可向用户和共享单车厂商供基于位置数据、总线数据、动态数据服务。 除了联发科在国内的主要方案/模块公司、OEM/ODM/EMS大客户外,大联大是联发科国内市场的主要代理商,可提供MT2503的开发板。在车联网方面,联发科MT2503获中移子公司采购。 中移物联网在2016年就推出了新一代行车卫士终端-DMU产品,搭载MT2503芯片,DMU可随时监测、采集和传输车辆的行驶数据,并将数据实时传送回中移动车联网云平台。 唯一遗憾的是MTK2503方案还只是支持BT 3.0,而BT 5.0新版本可组蓝牙Mesh网,接下来,联发科可能会推出BT 5.0升级。 NB-IOT抢进OFO,物联网通信标准打架 不久前,摩拜单车发布获得淡马锡注资,ofo得到中国电信和华为的支持,研发NB-loT技术为共享单车提供智能解决方案。日前,ofo也与北斗导航达成战略合作,在京津冀地区配备由北斗导航特制研发的智能锁,用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代替美国GPS定位技术。 目前共享单车智能锁分为三类:移动通信——摩拜为代表;蓝牙通信——小鸣为代表;机械联网——OFO为代表。摩拜单车已经涵盖GPS定位、蓝牙、移动通讯等模块,OFO也在机械锁内加入更多联网装置。 适合共享单车智能锁的物联网标准有2G GSM、4G cat-M、NBIOT、蓝牙5.0、Lora网络等,以下为各家标准分析和方案公司目前面临的选择。 2G网络 GSM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主力网络,信号覆盖最广,链接最稳定。缺点是,容量有限,热点区域不能保证网络连接的稳定性,且已经不在有新增,慢慢会被其他标准取代。目前国内大部分的物联网方案都是2G GPRS模块,以MTK和展讯方案为主,成本极低,四频模块价格在25RMB左右。运营商主要以中国移动为主,可以购买流量池。不过,中国联通正在关闭和屏蔽其2G网络覆盖,2G网络退出市场已经是势在必行。长期来看,还是其他标准的天下。 Cat-M网络 网如其名,众所周知这是3GPP窄带LTE的天然进化标准,也叫eMTC,为物联网而生,终结了Cat.0和Cat.1之争。但是也不会一枝独秀,它将与刚刚被3GPP承认并发布的NB-IOT展开一定程度的竞争。Cat-M标准主打低速率,长链接,快响应,Cat-M对网测的改动比较小,运营商可以快速升级支持,且当前的LTE芯片厂家可以快速的推出产品,这也是全球各大厂家一直在跟随的标准。 高通的9×06系列是2016下半年推出来的物联网方案,同时支持Cat-M和NBIOT,价格不便宜,套片要5美金以上。在手机等高大上的产品,高通的品质和品牌是有巨大优势的,但是在物联网上一定不是,在没有看清运营商的态度和网络覆盖情况之前,以及其他芯片厂家没有大规模推出对应的产品之前,方案公司对高通平台持观望态度。不过也有厂商和高通签协议,主要是在技术和方案上做准备,距离大规模上市恐怕还要等等看。 NB-IOT网络 主要由华为和高通提出,刚刚加入3GPP正式发布的R13标准里面,会贯穿整个4.5G和5G标准。华为在大力推进,主打超低功耗,超低速率,对响应要求不高的产品,以及固定的物联网产品。联通和电信相对比较积极。 NB-IOT的信号覆盖会比当前的GSM还要好很多,数据上比Cat-M也要略好,可以深入到地下车库,井下等地带,这主要是得益于非常窄的带宽;而且功耗极低,这主要得益于非常高的深度睡眠占比;但是传输的速率非常低,且延时很高。在当前R13版本里面据说不支持动态小区切换,但是对于自行车的应用场景来说是可以绕过去的。 长期来看这个标准非常有竞争力,且单模NB-IOT成本很可能会低到1美元之下,但是和Cat-M一样,要看运营商怎么玩,网络怎么布,目前还在探讨阶段。 Lora网络 半双工通信,星型网络,需要搭建自己的路由器,根据建筑物遮挡情况的不同,覆盖的半径也不同,最大可以到十几公里的覆盖;根据用户数据传输量的大小不同,每个路由器能连接的外设也不同,最大能到上万个。 Lora可以走低频的400M附近,也可以走高频的900M附近,不过都是非标准频段,这是一个巨大的硬伤,除非有大玩家布局,有可以和移动联通抗衡的体量和背景才行。目前了解到铁塔公司有意布局,这是个好消息,他的体量足够,且有天然的塔资源,以及最重要的频谱资源。另外,听说广电也在搭这个实验网。 Lora网络和目前常见的433Mhz工业频段产品差不多,价格也很便宜,芯片成本也在大概1美金左右。最重要的是也功耗非常低,和NB-IOT差不多。Lora芯片目前只有Semtech独家生产,不过这个标准很简单,做起来不难,主要看市场。 蓝牙Mesh网 当前市面上所有的蓝牙锁,都是4.0/4.2的BLE,MTK的2G物联方案甚至还是BT 3.0。BT 5.0的标准号称可以支持非常多的功能,对于自行车应用来说,期中最高可以到300m的传输距离很有意义。当车足够多,以及用户足够多,Mesh的组网功能就可以极大的发挥作用。比如国外有一种基于蓝牙mesh的防丢产品,叫做Tile,这产品甚至受到了沃兹尼亚克的推荐,当然BT4.0只有十几米的距离,只能找丢失在家里的小物件,而300米的距离,除非是恶意破坏,否则通过Mesh,就可以找寻到被胡乱丢弃的车子。 如摩拜和OFO在市内当前的密度,以及用户量,应该是可以走B T5.0的Mesh网络的,这样可以极大的降低锁的成本,以及运营成本,且无需那么大的一块太阳能板,以及发电花鼓。 另外还可要看是否需要GPS定位功能,如果有GPS定位,可以精准的得到位置信息,但是成本略高。BT5.0标准还提到了室内定位功能,这对于想要监管车辆摆放,建立虚拟桩的政府也是一个好消息。 5.0标准里面的广播容量增加了很多,通过beacon就可以完成数据的传输,5.0的传输距离的增加是由于改进了接收性能,而并不是单独的增加发射功率,所以功耗并不会怎么增加,当然有待于具体的产品实测。 Mesh网看起来很好,但是标准刚刚推出,芯片要2017年上市,主要看看系统厂家以后会怎么玩。 总结:未来1-2年依然是GSM的天下 物联网移动通信方案,国内至少在1-2年依然是GSM的天下,但是在通信发达一些的国外,2017年是青黄不接的一年,当前的4G方案成本太高,其他标准网络还没有成熟。业内比较看好纯蓝牙5.0的Mesh网络,但必须是大玩家有足够的密度。或者蓝牙4.0+NBIOT或Cat-M方案。 和共享单车的激烈竞争一样,接下来的标准之争也会非常激烈。 Read more.
物联网区块链:新的救世主出现了…
作者:物女王    来源:物联网智库 导读:为什么区块链物联网(BIoT)能成为新的救世主?其一,它能解救已经被指数级增长的设备压得不堪重负的云计算;其二,它能像女娲采石补天那样弥补物联网的安全漏洞;其三,它能帮助你吃下共享经济这只“螃蟹”……难怪敢叫变态物联网! 嗯,我在说区块链物联网! 这是一篇非典型的查缺补漏文。 春节期间,有个事件对区块链物联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是国内媒体竟对此不感冒,没有报道。在正式讲故事之前,如果你再问我区块链是什么?那就真得去好好补补课了。(想看科普的戳这篇文章《颠覆银行颠覆物联网,引得西门子、阿里争相布局的区块链技术到底是什么?》) 简单说,就是博世、思科、纽约银行梅隆、富士康、金雅拓和3家区块链创业公司联合成立了区块链物联网共同体,通过区块链技术提升物联网的应用。这个共同体宣布,他们会一起创建一个针对物联网应用的共享区块链协议,使智能设备可以接入网络并且收发数据。 为什么说这个事件对区块链物联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们先得看清这个社会的整体结构,以美国为例。 从上个世纪开始,美国社会就被最富有的1%的少数人把持,这1%的人占社会总财富的比例在40%左右。从所拥有的产业上来看,他们几乎都是世界500强企业的联合董事,这个群体互相交织,形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权利心脏”。尤其是特朗普上任之后,这个群体的力量更是如虎添翼,空前强大。 为了能持久占有顶级资源、固化现有地位,让自己的企业不至于受到初创企业的剧烈冲击,可以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风雨飘摇中屹立不倒,这个群体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商业共同体或者联盟,进行前瞻性“埋点”,引导新技术的发展方向,预先布局创业企业。有时他们还会把选中的初创企业推上前台,打造成实现美国梦的明星,从而达到变现和利益最大化。 因为物联网是明确的未来大势,所以你会观察到由大企业和财团发起的物联网相关共同体和联盟非常多,这里举几个典型代表: 2013年12月,AllSeen Alliance技术联盟成立,创始会员包括高通、思科、LG等。其中高通公司是主导,该联盟的开源软件框架AllJoyn基于高通的代码和技术平台创建。 2014年4月,工业互联网联盟IIC成立,创始成员为AT&T、思科、通用电气、IBM和英特尔。 2016年2月,随着中国企业在物联网领域的话语权逐步增强,华为、爱立信、中国移动、AT&T、高通等公司联合成立了NB-IoT Forum,打造窄带物联网领域的共同体。 每个联盟和共同体的成立,都标志着相关的技术领域将会迅速成熟,结合文初提到的事件来看,脉络非常清晰:2013年是物联网基础连接,2014年是工业物联网,2016年是窄带物联网,2017年是区块链物联网(BlockChain IoT,我一向都给每个拗口的概念起个简称,这里我把它叫做BIoT,你愿意叫变态的IoBT也行)。 博世、思科等公司联合成立的BIoT共同体,对于物联网市场的主要意义有两点,一是区块链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已经是巨头们确认的显性趋势,二是BIoT将会在未来1-2年迎来快速发展(国外有些媒体评论时还使用了“爆发”这个词,我觉得考虑到区块链的种种不足,还是理性点儿好)。 除了本次成立的共同体之外,其实巨头们对BIoT的布局早已初现端倪。 你一定记得,我曾经提到2016年10月IBM投资2亿美金研发的BIoT项目,IBM Watson整合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搭建与众不同的全新物联网功能。类似的,微软也建立了Ethereum区块链技术服务,并将其作为微软Azure服务的一部分(EBaaS)。 三星与IBM联合研发了ADEPT系统,利用比特币来打造去中心化的物联网,旨在为交易提供最优的安全保障。并且三星已经把ADEPT融入了自己的物联网产品,如果你使用三星WW9000智能洗衣机,当它检测到洗衣液快用完了,就会按照之前与供应商谈好的合同,自动下单采购。它还可以通过ADEPT与周边的设备直接“交流”,利用空闲时段洗涤,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所有这一切的实现,都不再需要一个控制中心去协调或管理。从此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万一云服务“掉链子”,你的衣服洗不干净了。 沃尔玛在中国正使用区块链监测商品,粒度可以达到单个独立包装的追踪,涵盖从农场到超市的各个环节,一环也不遗漏。实现了商品追溯,就可以从源头上把控质量,一旦出现需要召回和销毁的产品,就是沃尔玛凸显成本和效率优势之时。 为什么区块链在物联网这儿格外有话语权,甚至可以改写物联网的游戏规则呢?为了看清巨头们的深层次动机,我从三个方面展开来说。 1. 云计算的故事就快讲不下去了 现有的大多数物联网系统都基于称为服务器/客户端的集中式模型,所有智能设备通过拥有巨大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的云端服务器验证和连接,设备之间的通讯必须通过云服务器完成。 调用我之前举过的例子,如果智能设备发现自己的“眉毛”着火了,需要先上报给物联网云平台“司令部”,等待云平台指示再灭火。这种舍近求远的做法显然无法应付按照指数量级增长的物联网生态系统。 “指数级增长”这个词估计你也听到耳朵长茧了,这是每个人都认可的普遍事实,但是到底有多快,未必所有人都能感知到。所以有必要举个栗子强化一下,这里援引沈南鹏本周在亚布力论坛上的原话: “大家在中学时都听过‘国王与棋盘’的数学故事,国王决定奖赏一位聪明能干的宰相,宰相说陛下只要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格子内赏他1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赏2粒,第三个格赏4粒,每个格子赏赐数量是前一个格子的2倍就可以了。 国王一开始听到这个要求时,认为这个宰相要的并不很多,就爽快地答应了。当麦子不断摆下去的时候,他才发现这已经远超过国家财力所及。其实这个数字是巨大的,但到底有多大呢?总量居然是2的64次方,高达18,446,744,073,709,551,615粒小麦,这个数字我们今天读都读不出来,这就是指数级和线性级变化的天然差别。” 图:物联网的指数级增长 上图更是对于物联网指数级增长的直观呈现,为什么沈南鹏没画2022年的数据呢?很明显,如果再画电脑屏幕右上角就被戳破了(如果你也觉得这个分析很有道理,会心一笑时请保持笑不露齿)。 感受到物联网的指数级增长之后,就会发现云计算的弊端多多,成本是另一个主要的制约因素。大型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相关的部署和维护成本很高。当物联网设备很快增长到数百亿时,必须处理的绝对通讯量更是天文数字,与之对应的高昂成本必然制约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 图:云计算即将进入下半场 就在物联网野蛮生长的时候,“后云计算时代”也在偷偷孕育。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数据存储模式,它是应用程序的基础,已经超越了比特币本身,这些技术能促进智能交易、分布式股权发布和资产转移。 区块链的核心并不是强调去中心化,而是在于分布式。区块链没有强制性的中心控制,次级单位具有自治的特征,并在彼此之间产生了高度的连接,这就使得物联网系统可以平滑的从今天的伞状结构过渡到未来的网状结构。 可以说,区块链不仅改变了“货币”在物联网世界里的运作方式,它还正在改变“后云计算时代”物联网应用的建构方式。根据Aite Group的数据,截至到2019年,与区块链相关的资本投入,预计都将保持在5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 2. 物联网安全,区块链女娲补天 从“技术角度”来看,物联网可以分为很多部分:智能设备、网关、网络服务和云服务;从“商业角度”来看,物联网包括平台、连接、商业模式与应用。无论我们如何描述物联网,安全性都是最重要的。 安全的迫切性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体现:2016年10月21日,美国遭受大规模DDoS攻击,导致一些著名的服务无法访问,如推特、Netflix和PayPal。黑客们使用了一种被称作“物联网破坏者”的 Mirai 病毒来进行肉鸡搜索,当它扫描到一个物联网设备后就尝试使用默认密码进行登陆,一旦登陆成功,这台物联网设备就进入“肉鸡”名单,开始被黑客操控攻击其他网络设备。 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解决物联网安全性、隐私性和可靠性问题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用于跟踪数十亿相互连接的设备,促成设备之间的交易和协作处理,为物联网节省大量成本。 区块链所使用的账本是防篡改的,不法分子无法操纵,因为这种账本并不是位于某个具体的地点,是非常安全的。这种数据库只能被不断扩展,之前的记录无法被改变。至少如果有人想要更改之前的记录,成本会非常高。 澳洲电信公司Telstra就已经尝试结合区块链和生物识别技术,保护智能家居设备的安全。2016年6月,Telstra一口气发布了10款智能设备,并搭配智能家居中心:包括智能灯泡、窗户传感器、门传感器、运动传感器、智能插头、智能门锁、智能恒温器、户外Wi-Fi摄像头、室内Wi-Fi摄像头等。 以往情况,如果遇到恶意软件,手机容易遭到攻击,无法验证是否仍然是主人在控制家居。因此Telstra采用生物识别技术,包括脸部识别和声音识别等,并把指纹绑定到区块链中,这样黑客就不易篡改了。而且活跃的智能设备还可以用生物识别技术确定哪个时间、哪个地点、谁在登录设备,使得整个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高有了自下而生的全方位提升。 图:BIoT的三大优势:建立信任、降低成本和加速交易 3. 想吃共享经济“螃蟹”,至少你还可以信任区块链 共享经济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然而,信任是它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大多数共享经济选择了“中介”这一模式来解决信任问题,但现有的机制只能将信用局限在一定的机构、地区或者国家的范围之内,这也有悖于共享经济的初衷。 区块链最核心的价值便是通过程序算法来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规则,以此为基础来创立一个信任网络,确保点对点之间的信任与交易的安全,这就摒弃了传统的中心化的第三方机构,也省去了统一的账簿更新和验证环节。 […] Read more.
探秘华为云平台:物联网太大,如何“先”做好联接这件小事?
从交换机起家,到全球最大通信设备供应商,华为已完成了三十而立的小目标。时间继续推进,来到万物互联的入口,这位最有资格谈连接的通信巨头又将如何承担起物联网时代交给它的历史使命呢? 针对这个命题,华为云核心网IoT平台领域产品总监郭瑾女士表示,万物互联时代对通信连接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华为也历经了从单纯的通信基础设施向联接管理平台OceanConnect IoT平台的蜕变。 物联网时代,连接的刚需得到了空前释放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华为通过对移动端人与人通信模式的连接管理,结合自身在ICT领域的积累与实践,以通信技术优势驱动行业信息化。而在物联网时代,从形到态,通信技术(CT)的供需双方、信息技术(IT)的应用场景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者的融合模式也经历了2.0版本的迭代:从传统的支持运营商的蜂窝网络、宽带网络建设、支持各类移动终端及其应用,一路转战至物联网平台。 面对通信与连接环境的“骤变”,郭瑾认为,物联网时代IT与CT的融合愈加紧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作为主战场,物联网平台的价值也早已成为产业链上下游的兵家必争之地,由蓝海逐渐走“红”,不过短短一两年的时间。究其原因,平台之于物联网,其巨大的市场潜力、未知的挑战与壁垒对物联网开拓者们而言,都极具吸引力。 云平台数量的激增,反映了物联网、云计算及通信等技术自下而上推动科技革命的一种必然: 物联网打破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连接数量的天花板。从可穿戴设备、车子房子家居电子、到公共设施、工业设备等等,几乎没有一个领域能逃得出万物互联的手掌心。连接基数的激增直接催化了连接技术的迭代(NB-IoT、e-MTC、LoRa、5G等技术)。全球通信大鳄们均从中看到新大陆,并迅速调整战略思路,迎战未来千亿连接市场。同时投资者也没放过这块肥肉,技术和资本的双重力量共同为IoT平台营造“热带雨林式”生态。 云计算技术的兴起。使得基于云服务的开发方式逐渐替代了原有的烟囱式应用开发方式,便捷易用、迭代性强的开发环境得到了平台商和行业应用开发者的共同青睐。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从单纯的设备联网到实现数据可视化,再到大数据引擎软件游刃有余地构建模型、提炼决策,大数据价值的深层挖掘显然已成联接管理平台的高阶追求和价值载体。 既然有如此肥沃的联接市场等在未来,30年的通信经验和10年IT经验积累也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候,于是华为瞄准应用之下、连接之上,致力于设备全互联的定位,推出OceanConnect IoT平台。 作为华为1+2+1物联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OceanConnect IoT平台承担了不碰数据但管理数据、不碰应用而使能应用的关键作用。因此,对物联网产业链的整合作用不言而喻,从最底层的传感器及硬件设备商、中间的通信厂商、应用层的软件商以及最终的垂直行业玩家,都被一根叫做“数据”的线无形中牵引着,而OceanConnect IoT 联接管理平台对这根线高效梳理、整体捭阖,加速的则是整条线上的物联网产业进程。 OceanConnect IoT平台主要从三个层面为行业伙伴赋能: 在南向,它以联接能力降低设备的接入门槛; 在北向,它以应用使能能力简化应用开发难度; 借助大数据引擎新注入源头活水,为垂直行业的应用层提供创新场景。 布局物联网大棋,只专注连接这件“小事” 物联网被称为第四次科技革命,其体量之大、产业链覆盖之广,身处哪一层都占据巨大的商业价值,因此我们不难看到物联网领域的并购和扩张、甚至是大包大揽的全生态构建。然而,在华为看来,任何新技术的商业发展都离不开两条客观规律,第一是,商业主体是否具备足够的技术优势和研发能力;第二是,客体是否确有引进新技术和改造升级的刚需。前者是技术型企业立足物联网的核心竞争力,后者是以技术寻求上下游应用落地的契合点。 郭瑾表示,华为正是基于自身在通信联接层面的深厚技术储备、并严格切中细分行业的转型痛点,才笃定迈出联接管理平台这一步。那么,华为是怎么做好“连接这件小事”的呢? 推进物联网通信标准化,应对碎片化应用场景 前文提到,近年来物联网平台呈现井喷式发展,然而纵观大大小小的平台商在渗透各个细分行业的过程中,走的并不轻松。而对于平台商行业目前的发展蹇足,郭瑾认为,从表象看,主要源于ICT技术与行业知识之间的隔离,而细究其里,碎片化的行业技术标准(尤其通信标准)难辞其咎,这不仅逆万物互联互通的历史潮流而动,这还间接妨碍了物联网从业者快速盈利的财路。 碎片化的应用场景固然需要多元的底层设备、分化的联接技术,但这和各自为政、参差不齐的行业标准显然不能混为一谈。作为下达芯片和硬件、上至云端应用的通信层,其标准的确立尤为重要。 针对这个难题,华为认定,推进物联网通信标准化势在必行。 如,在市政服务、燃气电表、智慧停车等领域需求极强的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中,华为积极推进NB-IoT的标准协议冻结,逐渐替代了原有的碎片化竞争,并不断与水表、燃气、停车、照明等领域的TOP级玩家展开试点合作,进一步验证、试错,促进该标准的最终确立。 此外,华为以平台的视角,推进OneM2M标准对其它技术标准的兼容性。华为在标准协议领域摸爬滚打多年,对不同行业的适用标准有着清晰的理解。因此,在底层协议方面有丰富的支持,包括ZigBee技术、Z-wave、蓝牙、WiFi、coap、thread、MQTT、ModBUS、OPCUA等常用技术协议。 从“连接” 到“联接”的升级,挖掘大数据潜力 有了对大量通信协议和标准的支撑,华为下一步思路便是让这些通信标准优势赋能到具体行业。郭瑾认为,平台商面临的另一大难题就是对行业数据的价值挖掘不够,加之某些行业目前拥抱物联网的驱动力本来就不强,这就更加凸显了“到手的数据”加工阶段的重要性。 单纯的连接设备获取数据已无法满足应用层的高阶需求,因此华为不止“连接”设备,还将数据进行“联接”管理,实现数据可管、可视、可控的预处理。在此基础上华为可迅速做出数据分发、定位、故障引擎等可溯反应,并真正运用到解决具体行业中,形成从单点到批量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规模化商用。 加速ICT2.0融合行业,破解平台悬浮难题 华为“更懂联接”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数据挖掘上,还渗透在具体行业的开发流程中。OceanConnect IoT平台具备丰富的API,快速对接原有企业的应用系统,使行业应用IoT平台的开发流程简化,将物联网能力快速投入到生产流程或业务运营中,优化商业模式,增效提质、降低成本。 如,在能耗管理领域,OceanConnect平台可通过终端设备上报的消息频度、大小和无线侧相关参数进行综合评判,及时调整能耗规划和网络设置,保证电池寿命。 在智能抄表领域,当水表出现故障时,OceanConnect平台可迅速调取故障前后时段的水表SIM卡状态和各接口状态,并根据无线侧、EPC侧和平台侧的相关日志,准确判断故障的来源。随后快速上报至维修机制,执行精准维修,大大提升运维效率,降低维修难度及成本。 在联接这件“小事”上,华为离不开物联网产业伙伴的支持。主要合作模式: 开发者社区,提供全面技术支持 开放实验室,提供近远程测试环境 营销支持 商业伙伴认证计划 随着OceanConnect IoT平台在物联网步伐较快的智慧家庭、公共事业、车联网及工业等领域快速落地,华为也将以更加开放的形式寻求与TOP级玩家合作,共同探索物联网在各行各业落地的可能性。 Read more.
IoT打造智能工厂 且看日本是怎么做?
在技术、市场、政策等方面因素的推动下,全球正在掀起一股智能制造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国家大力推进智能工厂的建设。有机构预测,未来五年智能工厂领域的投资将促进生产力增长27%,预计到2022年年底,21%的工厂将会成为智能工厂。在美好的市场预期下,企业尝试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工厂建设和生产中,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下,IoT技术也迎来了蓬勃发展,成为打造智能工厂的重要支撑。从概念上看,IoT (Internet of Things)即物联网,指利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将物品与网络连接并进行识别与管理。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利用IoT等信息技术以及机器人等智能生产设备,推进智能工厂的建设。下面就来看看日本如何依托IoT等技术建设智能工厂,IoT又究竟能够给制造业带来什么? 制造业成IoT应用主体 针对日本企业IoT利用现状调查,日本经济产业省针对开发设计、生产部门合作、使用与维修、贸易等环节对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从利用的程度来看,不同领域IoT的利用程度有所不同。具体来看,在生产过程可视方面(数据搜集、改善、利用等)的利用比较多,而预测、试验等方面的利用较少;从企业规模来看,规模越大,IoT的利用率越高。另外,无论哪个产业环节,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的企业IoT利用率均最高,其次是101~300人之间的企业,最后是100人以下的企业。 日本总务省的统计数据显示(如图1),与智慧城市相关的IoT/M2M市场规模在2014年为9.3兆日元,到2020年将达到18.9兆日元,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根据试算,2020年分领域的IoT/M2M市场规模中,制造业市场规模为4.14兆日元,占比为22%,位居第一位。 伴随着IoT技术的应用,机器人市场正在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过渡。一直以来,机器人的采用都是智能工厂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日本《情报通信白书2015》统计显示(如图2),2015年日本机器人产业的市场规模为1.6兆日元,其中制造业用机器人占比为62.7%,位居第一位。根据预测,未来20年日本的机器人产业将大幅增长,分行业占比中,服务用机器人无论增长速度、总量规模都将超越制造业用机器人。具体来看,到2025年,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将为5.3兆日元,制造业用机器人占比将为30.1%,位居第二位。到2035年,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将达9.7兆日元,制造业占比将为28.1%,位居第二位,而服务业用机器人占比将达51.1%。 大企业更青睐IoT技术 为调查日本智能工厂发展现状(IoT利用现状),日本经济产业省分别对3858家企业进行了调查,并将全体企业分为A、B、C、D、E五组(如右表),从A组到E组的IoT利用率依次提高,企业规模分为300人以上、101~300人、100人以下三个等级。横向看,无论哪个组中,100人以下、101~300人的中小企业占比均较高,原因在于中小企业数量较多,而300人以上企业的数量较少,仅占全体企业的7.8%;从纵向来看,300人以上企业IoT利用率从A组的5.0%依次提高,在E组中的占比为15.1%,而100人以下企业的占比则呈现了依次下降的情况,101~300人企业在各组中的占比均比较稳定。由此可见,企业IoT利用以大企业为主,中小企业引入态度积极。 从实际应用上看,IoT利用提高了全体企业的决策速度,缩短了产品生命周期。从决策速度的变化上看(如图3),虽然决策维持原状的企业占比较大,但IoT利用率越高的企业决策速度越快,E组中决策速度加速的企业占47.7%,而A组中决策速度加速的企业仅占28.2%。主打产品开发周期也与决策速度呈现了同样的趋势(如图4),E组中主打产品开发周期缩短的企业占比为49.3%,A组中主打产品开发周期缩短的企业占比仅为26.7%。 目前,日本中小企业IoT设备投资呈稳步增长趋势。调查显示,对于小企业而言,无论是决策速度还是主打产品开发周期,IoT利用率较高的企业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E组中决策速度加快的企业占比为49.3%,主打产品开发周期缩短的企业占47.1%。从设备投资预测来看(如图5),未来三年,除E组外,投资平稳增长的企业占比较多,E组中设备投资预测微增的企业占比较大,为46.9%,同时E组中设备投资增加的比例也比其他组大,为8%。 三大方向推进产业发展 可以看到,日本正在将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新模式、产业培育作为政策支持的三大方向。 实行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无人驾驶以及智能工厂的实现(到2020年培育50件先进事例),促进小型无人机产业、产业安全智能化、金融科技(FinTech)等规制、制度的改革。 创新发展模式——以IoT、大数据、人工智能为重点,制定2030年“新产业结构展望”,通过官民协作进行规制改革,推进各领域示范项目进行以及相关支持活动,形成新的规制以及创新的产业发展模式。 加大支持力度——加强网络安全对策,将其作为成长型产业,制定新的人才培育计划,对既有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等进行修订与完善。同时,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尤其在IT、改善活动、机器人导入等方面的专家支持。 Read more.
免费赠送:价值15万的智能家居行业报告
本文来源:全球物联网观察 经过数年的发展,智能家居市场早已一片火热,传统家电企业与互联网、科技巨头争相布局,创新型企业层出不穷,各方竞争如火如荼。 在一次巡展中,之前做IT行业的华歌DVACO创始人邢罡,与大家分享了他2009年入行智能家居时的“惨痛”经历。 经过数年的发展,智能家居市场早已一片火热,传统家电企业与互联网、科技巨头争相布局,创新型企业层出不穷,各方竞争如火如荼。与此同时,还是鲜有关于智能家居行业的详细报道。今天小编特发一篇,以抛砖引玉,让从业者有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现状 从概念普及到技术推广 2014 年被誉为是智能家居的元年,几乎所有家电巨头都针对智能家电领域进行排兵布阵、跑马圈地。发展至今已有三年光景,期间有无数大企业和小公司进入这一领域并推出相关产品。 经过三年的洗礼,我国智能家居行业虽然已经走过了概念普及阶段,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已经走过了概念普及阶段,但是由于发展缓慢的问题,智能家居行业没有得到普及,多数消费者表示听说过智能家居。 根据前瞻监测,85%以上的消费者表示听说过智能家居,但是尚不知道智能家居到底包括哪些设备,要具备什么用的功能。这也是我国智能家居行业的定位尴尬,自从行业引进以来,尚没有统一的标准表明智能家居要达到怎样的需求,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怎样的服务。这使得消费者的认知一直处在较为模糊的阶段。 从众多我国智能家居企业的推广方式来看,智能家居行业还处在技术推广阶段,在销售的各个阶段都非常注重产品技术先进性解释,而忽视了产品的易用性。而恰恰是产品的易用性和实用性将决定行业是否会得到快速的发展。 所以,通过技术来培养用户或者消费者的一切努力都会是徒劳的。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者很难知道技术到底是怎样的,也不关心,更关心的是,智能家居设备到底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便利。 智能家居与消费者期望 消费者对于智能家居这一概念仍处于纠结与矛盾阶段,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的看法总结如下: 智能家居吸引力巨大,得以消费者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舆论宣传的充分。国内产业界也对此充满期待,舆论声势浩大。对于国内的互联网企业来说,试图通过互联网来颠覆每一个传统企业,家居行业也不例外。 而对于家电企业来说,已经很久没有可以让人兴奋的关注点了,智能家居恰恰是这样一个契机。而对于投资者来说,钱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好的项目,智能家居市场容量如此之大,乃至于其中的每一类产品几乎都让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于是资本也蜂拥而至。 然而相反,消费者对目前的产品颇不满意:一是因为内国内智能家居发展速度较国外为慢,二是智能家居概念庞大,设计产业链上下游极广、节点众多,任意一个条件不充分对于产品的体验和推广都是致命打击。国内智能家居的发展本来就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加之一些厂商在新品上滥用智能之名,对用户造成了一定误导,才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中国智能家居产业生态梳理 智能家居:以住宅为平台,基于物联网技术,由硬件(智能家电、安防控制设备、智能家具等)、软件系统、云计算平台构成的家居生态圈,并通过收集、分析用户行为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生活服务。 2017中国智能家居产业生态图谱 软硬件及技术支持 传感器、芯片、材料等硬件的发展将推动智能家居产品的创新 芯片等零部件被国外厂商把持,国内企业在关键技术上仍需继续突破 在传感器、材料等领域中,将会产生柔性屏等技术突破以及人机交互模式的创新 Wi-Fi、ZigBee、蓝牙等多种无线通信斱式各有优劣,厂商各自联盟,未来较为统一的行业通信标准将逐渐形成 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技术带来多种交互模式,家居产品更为智能化 Wi-Fi、蓝牙、ZigBee等网络通信技术为智能家居互通互联奠定了基础 国内企业抓住新一轮技术浪潮,在大数据、语音识别、云计算等技术研究中进入行业领先地位 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智能家居系统化,人机交互模式将由传统的人控制,向智能家居产品自劢感应自劢反馈方向发展 智能家居厂商 智能家居产品涵盖家居生活中娱乐、安防、健康医疗等多个场景 智能家居产品包含种类多样,在多个场景中提供更为舒适、便捷、节能的人性化家居环境 智能家居产品互通互联组成不同系统,逐渐由手机控制向语音控制等更为自然的人机交互模式方向发展 智能家居厂商通过智能家居产品关注用户使用习惯,从而为下一步推进个性化服务、精准营销等积累数据基础 供应链平台为智能家居硬件创业公司提供服务 创业公司在供应链上缺乏资源,供应链平台提供以智能硬件供应链为核心的服务,帮助创业公司完成从创意到产品的转变 传统供应商与新兴创业公司之间面临着产能矛盾,供应链平台推出O2O服务,为供应商与创业公司提供沟通桥梁 通过为创业团队提供“硬件+软件+云服务”等服务,供应链平台打造以供应链为核心的智能家居硬件开放平台,形成智能家居硬件产业生态系统 劳动力成本优势催生了国内代工厂的发展,创业公司优先选择从系统集成领域进入市场 智能家居由爆款单品向智能家居系统发展,系统集成商占据优势 代工厂仍需发挥劳劢成本优势,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提升技术提供精细化、定制化服务 系统集成商弱化硬件生产劣势,利用技术提供各类解决方案,但市场中各类解决方案良莠不齐,系统集成厂商需进一步强化技术支持能力 平台及应用 智能家居平台搭建完成,现阶段手机仍是主要的控制终端 互联网巨头及传统家电巨头搭建智能家居平台,推动智能家居向系统化方向发展。 现阶段手机成为智能家居主要的控制终端,以“手机+Wi-Fi“的控制模式,实现对智能家居产品的多样化控制。 随着智能家居平台的完善,在过渡时期中作为控制中心的手机将逐渐被其他更适宜的智能家居系统控制方式所取代,现有的智能音箱、智能路由器、家用服务机器人等都在向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发展。 渠道 用户可通过多种渠道实现智能家居产品的购买、安装和控制 智能家居产品对产品体验及售后服务要求较高,厂商通过布局线上线下渠道,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服务。 房地产和家装公司从前装市场进行布局,打造一站式系统化的智能家居。 现阶段手机APP成为主要的控制方式,多个智能家居单品APP的复杂控制将逐渐被平台化的智能家居系统控制软件代替。 智能家居营销渠道分析 目前国内智能家居主要的市场还是一些高端市场:别墅(零售、工程)、智能小区(工程),增长最快的市场是:智慧酒店(工程)和智能办公(工程),但是普通住宅智能家居(零售)市场却发展很慢。 主要市场渠道格局分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