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物联网的低功耗广域连接需求的发展,LPWA技术也给中国物联网市场带来了大量新的商业机会。物联网的两个关键要素是低功耗的传感器和云计算,前者让大量应用变成了可能,后者让感知具有智能化,使各类应用变成现实。随着低功耗传感器和云计算的逐渐发展成熟,大量的应用需要低功耗、远距离、低成本的方案,如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以LoRa、NB-IoT等为代表的LPWAN技术在这三方面的特点正好补齐了物联网发展中的短板。
LPWA物联网应用站通过本栏目为您整理和收集的LPWA最新市场与商机信息,帮助您了解LPWA物联网市场行业动态,分析行业方向与前景,传播企业品牌方案和实际客户需求,也帮助LPWA从业者把握这些市场机会。
物联网(IoT)中低功率广域(LPWA)技术介绍
许多标准化工作由包括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和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以及工业联盟(如WEIGHTLESS-SIG), LORa?联盟和DASH7联盟等在内的不同的标准化机构进行的。图1提出标准的各种开发组织,文章最后的表1总结了不同标准的技术规格。一些LPWA技术的定性比较可以在相关文献中找到。并且大多数这些标准化努力还涉及本公众号前面讨论的几个专有的LPWA连接提供商。这些SDO和SIG的目标是相当多样化的。从长远来看,希望采用这些标准可能会减少LPWA市场的分散度,并使多种竞争技术能够共存。 图1、各种LPWA的标准化组织 A. IEEE IEEE正在扩展其802.15.4 (参见:http://standards.ieee.org/findstds/standard/802.15.4-2011.html)和802.11 (参见:http://standards.ieee.org/about/get/802/802.11.html)标准的覆盖范围并降低功耗,并提供相应的物理层和MAC层的新协议规范。IEEE提出了两个LPWA标准作为IEEE 802.15.4低速无线个人区域网络(LR-WPAN)基准标准的修订版,我们将本文中介绍。此外,本文还简要描述了为实现更长覆盖范围对用于无线局域网(WLAN)的IEEE 802.11标准的修改努力。 图2、IEEE的无线标准化组织架构 1)IEEE 802.15.4k:低能量,关键基础设施监控网络:IEEE 802.15.4k任务组(TG4k)提出了一种低能量关键基础设施监控(LECIM:low-energy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monitoring )应用在ISM频段(SUB- GHZ和2.4 GHz)频段的标准。这是对早期标准在满足LPWA应用所需的覆盖范围以及节点密度不足的事实的回应。 IEEE 802.15.4k修正版通过采用DSSS和FSK两个新的PHY层调制方式来弥补这一差距。可以使用范围从100kHz到1MHz的多个离散的信道带宽。 MAC层的规范也被修改以适应新的物理层。该标准支持常规的无优先级通道访问(PCA)的CSMA / CA,,以及具有PCA的CSMA和ALOHA。使用PCA,设备和基站可以优先考虑其访问介质的流量,从而提供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的概念。像大多数LPWA标准一样,终端设备以星形拓扑结构连接到基站,并能够交换异步和调度消息。 图3、IEEE的802.15.4协议架构 基于IEEE 802.15.4k的基于LPWA的空气质量监测部署例子,该例子中部署了一个星形拓扑网络,其中1个接入点和5个节点部署在距离大学校园中心3公里的半径范围内。接入点工作在433 MHz频段的频谱上。使用15 dBm的发射功率,收发信机可以根据数据速率要求支持不同的灵敏度,例如对于分别对应于300 bps,1.2 kbps和50 kbps的数据速率,可以实现-129 dBm,-123 dBm和-110 dBm的接收灵敏度。 INGENU,RPMA LPWA技术提供商(参见:http://theinternetofthings.report/Resources/Whitepapers/4cbc5e5e-6ef8-4455-b8cd-f6e3888624cb_RPMA%20Technology.pdf),是本标准的支持者。 INGENU LPWA技术的PHY和MAC层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2)IEEE 802.15.4g:低数据速率,无线,智能电表电力网络( Low-Data-Rate, Wireless, Smart Metering Utility Networks):IEEE 802.15 WPAN任务组4g(TG4g)提出了第一套PHY修改,以扩展IEEE 802.15.4基准标准的短距离组合。 2012年4月发布的标准涉及诸如智能电表计量网络之类的过程控制应用,这些智能计量网络固有地由部署在城市或国家的大量固定终端设备组成。该标准定义了三个PHY层,即FSK,正交频分多址(OFDMA)和偏移第四相移键控(QPSK),其支持跨不同区域的40kbps到1Mbps的多个数据速率。除了在美国采用单一的许可频段外,PHY主要在ISM(SUB-GHZ和2.4 […] Read more.
关于可分离式无线远传水表LoRa你了解多少?
一、概述:可分离式无线水表(Lora)组成。该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可以随时监视表计的运行及用量情况,适用于多层、高层的板楼、塔楼、别墅、公寓等各种楼型结构的民用水表的远程抄表与控制。 二、产品性能: 1、点对点的通信距离可达 2KM; 2、完全自组织网,自动优化路由,自动发现与删除节点; 3、扩频接收模式下无线模块最高接收灵敏度高达-148dBm; 4、采用了扩频调制,抗干扰能力强,保证数据有效稳定传输; 5、在不更换现有机械水表前提下,通过加装无线通讯lora模组,实现数据远传; 6、中继模块间采用健壮的网形(MESH)结构的路由功能,更大大增加了系统的性能稳定与可靠性; 7、分离式结构设计,供水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先安装普通水表,待有远传需要时,再安装远传电子部分模组。为物联远传及智慧水务技术奠定基础,分步实施,更灵活便捷。 可分离式无线远传水表LORA 三、技术参数: 1、发射功率:50mW; 2、电池使用寿命:>6年; 3、接收灵敏度:-132dbm; 4、工作频率:488-510MHz; 5、路由最大级数:4级(有效级数); 6、点对点距离:400米(有效距离); 7、计量准确度等级:2级,始动流量≤4L/h; 8、功耗:静态功耗:≤10uA、平均功耗:≤18uA。 无线远传水表LORA抄表系统 四、应用功能: 1、主动上报数据模式:24小时主动上报一次抄表数据; 2、实现时分频率复用,可以实现用一个频率抄整个区域的若干个网络; 3、采用无磁发讯设计,避免磁吸附现象发生,延长机械部分使用寿命; 4、系统基于LORA通信技术,采用简单星状网络结构,通信延时小,传输距离远而可靠; 5、同步通讯时间单元;调频技术避免同频干扰提高传输的可靠性,传输率和传输距离自适应算法,有效提高系统容量; 6、无需复杂的施工布线,工程量小,集中器与水表组成一个星状网络,集中器通过GRPS/4G与后台服务器组成网络,网络结构稳定、可靠。 Read more.
Semtech发布业界首款基于LoRa技术的物联网应用一次性微纳型电子标签
高性能模拟和混合信号半导体产品及先进算法领先供应商Semtech(Nasdaq:SMTC)日前宣布推出其全新的微纳型电子标签参考设计,这种一次性超薄低功耗电子标签可以被集成到各种一次性系统中或者粘贴到资产上,并由一次特定事件触发后进行通信。基于LoRa的微纳型电子标签可以部署在众多物联网(IoT)行业中,从而利用事件数据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这种微纳级电子标签装备了超薄的印刷式电池,其设计实现可进一步集成到监测简单事件并向云端发送信息的产品或系统中。支持LoRa的参考设计将与现有的LoRaWAN™网络协同工作,使那些要求实时及可靠反馈的全新种类物联网应用得以广泛部署,包括物流/运输应用、健保和制药应用、资产跟踪应用和常规符合性应用。 Comcast集团旗下MachineQ™公司据此推出了企业物联网服务,它是首家推出了支持LoRa微纳型电子标签的先导企业,在费城地区向感兴趣的第三方合作伙伴提供基于其物联网网络的相关服务。 “当我们持续与客户在大范围的应用场景中开展合作时,通过将Semtech全新微纳型电子标签与MachineQ密集的物联网网络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了许多创新服务并在多个行业中开辟了一系列全新的应用场景,而这些应用如果使用现有技术就会呈现出商业上或技术上的不可行。”MachineQ的总经理Alex Khorram说道。 “通过提供一种更低成本的、基于LoRa的一次性电子标签,我们就能够扩展Semtech的LoRa器件和无线射频技术的现有应用场景,并且允许企业通过集成这种技术去推动更多的、多样化的物联网应用。我们相信应用场景的数量将会迅速增加,因为我们的连接和云合作伙伴已开始利用LoRa电子标签的颠覆性功能,”Semtech副总裁兼无线和传感产品事业部总经理Marc Pegulu说。“我们将持续推出基于Semtech的LoRa技术的前沿性解决方案,以充分利用该技术在远距离、低功耗和低成本连接方面的差异化功能和优势。” 基于LoRa技术的低成本一次性电子标签将于2018年开始供货,其产品形态包括柔性胶带和纸衬底两种方式,该产品目前正由多家LoRa Alliance™成员试用。欲了解更多关于LoRa电子标签的信息,请联系www.semtech.com/info。 来源: C114中国通信网 Read more.
走近LoRa之五:智慧公寓LoRaWAN专网管理解决方案
作者:甘达 来源: 广州朗威 一、国家政策促进万亿租房行业高速发展 为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国务院常务会议共推出四项举措,分别从房源、公租房货币化补贴、税收优惠以及市场规范方面,给予住房租赁市场支持,租赁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按照目前我国租赁人口约1.9亿人估算,租赁市场规模将超万亿,租赁覆盖面也涉及到诸多租赁形态。 二、LoRaWAN助力公寓运营智能化升级 互联网运营管理系统可以提供在线找房、房屋招租、代收房租、物业维修,已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房屋出租的供求信息对称的问题,但是现场管理依然存在信息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导致抄表业务,访客管理需要大量人工参与,甚至定点柜台办理,对于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高度发达中国来说管理模式比较落后。 LoRa物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以下场景:智能门锁联动自动催缴租,访客临时门禁和门锁密码生成,智能水电表提供自动抄表生成账单服务,水电异常消耗智能化提醒,无需布线的智能烟感提供在线火灾预警服务等。让运营管理方可以进行远程房源管理,租户管理,水电表统计并自动生成数据报表,让空房更快出租,租客更易管理,财务更加清晰。不但提高了运营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提升了租户的入住体验,增加了用户满意度。 三、LoRaWAN智慧公寓管理专网方案构建 ● LoRa信号的公寓覆盖(LoRaGateway) LoRa网关穿透能力可达到10层楼以上,一般只需要将网关安装到建筑物楼顶即可完成本建筑附近几个建筑物的完全穿透。(避雷措施不在此介绍) 网关供电方面推荐使用原配的PoE供电适配器供电(48Vdc安全低压直流电),如果需要使用太阳能供电可以选择12Vdc/24Vdc面板,因此网关施工取电简单方便。LoRa网关对接IoT服务器可选择PoE电缆内的以太网,也可以选择4G。从实际工作安装经验看,运营商维护的4G网络相对一般学校、企业内部网络更加可靠,因此推荐使用4G。 ● LoRaWAN楼宇门禁(门禁系统RS-485+LoRa模块) 传统楼栋IC卡门禁系统一般具有RS-485通信联网接口,因此可借助RS-485通过LoRaWAN无线模块将刷卡行为主动上传到云端,另外门禁系统的刷卡用户的增改删也可以通过LoRaWAN通信完成,这样可实时更新楼宇门禁的IC卡权限表,确保租户退租后,运营单位可以立即删除其进入公寓大楼的权限,避免非住户在公寓大楼出入的管理问题。 推荐LoRa模块收发模式:ClassC不休眠实时双向通信。 ● LoRaWAN智能门锁(密码锁控制板+LoRa模块) 公寓租赁长期以来使用机械门锁,钥匙一旦发生复制和丢失,运营管理方难以做到实时更换锁芯,同时机械锁更换也是一个比较费时费力的工作。酒店IC卡门锁可以解决租户流动性问题,但是IC卡门锁无法实现空中授权,IC卡过期(临时授权)还需要去管理处授权。 LoRaWAN联网型密码智能门锁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密码从互联网下发到门锁控制板,同时用短信通知用户密码后,用户手工输入密码后解锁,免除租户往返管理处的麻烦。 推荐LoRa模块收发模式:ClassB具有接收时隙的双向通信。 ● LoRaWAN空调控制(分体空调主板+LoRa模块) 部分公寓分体空调因运营方管理需要,可能需要对空调进行授权控制。通过LoRa模块接管空调红外接收信号线IR,或者直接对空调主板UART TTL进行通信,可以实现真正意义的空调远程控制。 推荐LoRa模块收发模式:ClassC不休眠实时双向通信。 ● LoRaWAN烟感器(烟感探头+LoRa模块) 目前城中村内的改造公寓一直都是消防安全工作的难点,建筑密度高,且居住人员密集,传统有线报警系统安装困难。因此内置LoRa模块的独立式烟感器特别适合城中村公寓改造项目,电池供电即插即用。一旦发生火灾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同时通知租户、楼栋管理处,当地微型消防站,将火情控制在初期状态,对于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推荐LoRa模块收发模式:ClassA超低功耗双向通信 ● LoRaWAN电能管理(LoRa一体式) 用电计量除了收费以外,用电也是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运营管理方特别需要实时获取到用电过载的报警信息,采用LoRa一体式物联网电表,可以主动上报:异常电压、异常电流、过载功率、功率因素等。如果出现租户长期欠费,还可以提供继电器输出功能,控制接触器切断供电。 推荐LoRa模块收发模式:ClassC不休眠实时双向通信。 ● LoRaWAN水表管理(LoRa一体式) 水表目前电池寿命一般超过5年以上,一般情况下电池设计寿命大于8年,因此采用LoRa方式抄表非常方便。对于租户假期期间发生的管道渗漏(抽水马桶),也可以通过数据比对发现,帮助租户节约用水,避免浪费。 推荐LoRa模块收发模式:ClassA超低功耗双向通信 借助LoRa物联网技术将公寓基础设备接入互联网运营管理平台后,从人工管理为主的模式全面升级为自动化远程管理,提供租金催缴、访客管理、水电费集采、空调租赁设备管理,火情预警、治安管理一站式运营管理服务。 Read more.
LPWAN布局渐成形 物联网商用服务成长可期
低功耗广域网技术(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 LPWAN)依使用频段可分为执照与免执照两大阵营,免执照LPWAN技术发展较早,主要技术为:HaLow、LoRaWAN、Sigfox、Weightless、RPMA等。执照频段则以3GPP主导的NB-IoT为主。 物联网应用日益多元(图1),不同于移动通讯对于大带宽、低延迟等传输要求,许多物联网应用如监测空气质量、电表数据传输等服务,数据封包小、对于延迟容忍程度较大,同时,在环境监测、管线监测等应用场景中需要广范围布建,或是地处偏远、位于地下室、地底等屏蔽较严重的地点,既有无线通信或移动通讯技术之传输讯号到达不易,针对上述应用,发展出具备长距离低功耗的通讯技术,包含用户许可证频段的技术,以及运作于免执照频段的技术,统称为低功耗广域网技术(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 LPWAN)。 图1 LPWAN在智慧城市上的应用 数据源:MIC(5/2016) 免授权频段LPWAN技术 LPWAN技术依照使用频段可分为执照与免执照两大阵营,其中免执照LPWAN技术发展较早,目前主要技术包含:HaLow、LoRaWAN、Sigfox等,除HaLow因为标准推动较晚导致相关生态体系尚未发展外,其余技术都已进入测试或商用阶段,在世界各国已经有许多应用案例。 Sigfox Sigfox于2009年由法国同名物联网新创公司所推动,根据Sigfox公布的资料指出,目前全球已经有29国展开Sigfox网络布建,包含:荷兰、西班牙、法国、俄罗斯、英国与美国等,预计于2019年拓展至全球60国。技术规格方面,传输速率约在100bit/s左右,传输距离在市区约10公里,在郊区则可达50公里,以上行通讯为主,但也支持下行通讯,采用超窄频(Ultra-Narrow Band, UNB)技术,使用带宽仅需100kHz。为降低功耗,Sigfox装置通常处于闲置状态,装置要求网络完成传输后就会再次回到闲置状态。Sigfox的操作频段采用免授权的工科医(ISM)频段,如:美国的902∼928MHz以及欧洲的863∼868MHz。 LoRaWAN LoRaWAN是由包括IBM、Cisco、Actility等大厂在内的LoRa Alliance成员所共同推动的通讯协议,根据LoRa Alliance报告显示,2016年有17个国家公开宣布建网计划,120多个城市地区有正在运行的LoRa网络,其中韩国SKT、印度TaTa、荷兰KPN等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全国网络的布建。 在技术规格方面,传输速率约在30bit/s∼50kbit/s之间,传输距离在市区约2∼5公里,郊区最长可达15公里,依据2015年6月所公布的LoRaWAN 1.0版技术文件,LoRaWAN同样采用sub-GHz免授权ISM频段,支持双向传输,传输方式依据延迟要求与功耗大小可分为Baseline(Class A)、Beacon(Class B)以及Continuous(Class C)三种等级,其中Class A方式只有当终端装置发送要求时才会进行传输,功耗最低;Class B可排定时程进行传输,终端可于预设时间开启接受封包传输;Class C为持续传输数据,功耗最大,但传输延迟时间最短。 Weightless Weightless是由ARM及华为收购之英国物联网公司Neul所推动的sub-GHz LPWAN通讯协议,目前以欧洲如英国、丹麦等范围为主推展其服务。自2012年开始发展以来,Weightless共已释出三个版本协议包含Weightless-W、Weightless-N及Weightless-P。 Weightless-W为最早发展的版本,主要使用电视空白频段(TVWS)传输数据,但因各国TVWS释出发展进程存在显著差异,导致发展受限。Weightless-N版本改采sub-GHz免执照频段,传输速率为30∼100kbit/s,传输距离约为5公里,Weightless-W及Weightless-N仅支持单向传输,但在最新Weightless-P版本开始支持双向通讯,传输速率约在100kbit/s左右,传输距离最长为2公里。 HaLow 2010年由IEEE开始发展的HaLow,其成立背景是因为Wi-Fi技术虽在无线数据传输领域获致相当大的成功,然当前Wi-Fi主流标准802.11n及802.11ac在功耗及传输距离的表现,尚未符合低功耗、长距离与数据流量少的物联网应用场景要求,尤其在物联网传输环境中大量装置的链接维护以及信息回传处理,使既有Wi-Fi技术面临挑战。 因此,IEEE在Wi-Fi技术发展蓝图上规划802.11ah标准,采用1GHz以下低频频段,用来实现低功耗、长距离无线网络链接,802.11ah Draft 9.0已于2016年9月完成,于2016年12月完成标准委员会核定(IEEE-SA Standards Board APProval)程序。 此外,Wi-Fi Alliance已于2016年1月在美国举办的CES展会上将802.11ah标准正式命名为“HaLow”,根据IEEE规范,HaLow使用1GHz以下不包含TVWS的免执照频段,频道带宽可分为1MHz、2MHz、4MHz、8MHz及16MHz,传输速率至少为1Mbit/s,传输距离最长可达1公里。 RPMA RPMA(Random Phase Multiple Access)自2008年起由Ingenu公司推动,获得如美国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等厂商所支持,以美国为中心展开布建,预计2017年完成全美30个城市网络建设。RPMA是目前唯一使用2.4GHz ISM频段的LPWAN技术,透过增加接收灵敏度等技术,补足高频在传输特性上的弱点。相较于其他LPWAN技术所使用的sub-GHz免执照频段,依地区、国家频段范围略有差异,2.4GHz为全球统一频段,利于装置规模制造与服务普及。 授权频段LPWAN技术-NB-IoT […] Read more.
NB-IoT VS LoRa ,智慧消防领域谁将一统江湖?
近期,厦门电信启动海沧区“智慧烟感”工程建设,率先将NB-IoT技术应用于城区火情警报,为厦门市提供24小时火情自动应援施救。首批累计发展NB-IoT用户6000户,整体项目预计发展超3万户。 近日,7000个基于LoRa技术的赛特威尔无线烟雾报警器在上海杨浦控江路街道遍布安装。杨浦区作为上海建设新型无线城市的示范区,在全国率先探索基于广电网络的新型物联网应用,打造物联网“社区大脑”的试点。7000多个产自赛特威尔的烟雾传感器,将覆盖居民生活的15个领域,全方位感知社区消防安全管理,掌握城区运行背后的大数据。 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对无线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为低带宽、低功耗、远距离、大量连接的物联网应用而设计的LPWAN也快速兴起。而作为物联网领域最具发展前景的两个低功耗广域网通信技术,NB-IoT与LoRa在消防应用领域上的较量早已开始。 物联网应用考虑许多因素,例如节点成本,网络成本,电池寿命,数据传输速率(吞吐率),延迟,移动性,网络覆盖范围以及部署类型等。在消防领域的应用上也如此,可以说没有一种技术可以满足IoT所有的需求。 赛特威尔抓住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消防领域深入应用的机遇,结合国内各大运营商、联盟和企业对于物联网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推动,构建起支持NBIOT和LoRa技术的产品体系,以更细分的应用场景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目前赛特威尔自主研发生产的基于NBIOT和LoRa技术的无线烟感报警器已经实际运用到全国多个城市区域,为用户带来更加全面的安全保护。 NB-IoT的优势 作为一项应用于低速率业务中的技术,NB-IoT的优势不难想象: •强链接:在同一基站的情况下,NB-IoT可以比现有无线技术提供50-100倍的接入数。一个扇区能够支持10万个连接,支持低延时敏感度、超低的设备成本、低设备功耗和优化的网络架构。举例来说,受限于无线距离、空间、环境等局限,一个小区中安装的所有消防探头不能统一管理,想要实现远程管理,时时巡查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难题。而NB-IoT足以轻松满足未来智慧消防中大量探头报警器联网需求。 •高覆盖:NB-IoT室内覆盖能力强,比LTE提升20dB增益,相当于提升了100倍覆盖区域能力。不仅可以满足农村这样的广覆盖需求,对于厂区、地下车库、井盖这类对深度覆盖有要求的应用同样适用。 •低功耗:低功耗特性是物联网应用一项重要指标,特别对于一些不能经常更换电池的设备和场合,如安置于高山荒野偏远地区中的各类传感监测设备,它们不可能像智能手机一天一充电,长达几年的电池使用寿命是最本质的需求。NB-IoT聚焦小数据量、小速率应用,因此NB-IoT设备功耗可以做到非常小,设备续航时间可以从过去的几个月大幅提升到几年。 •低成本:与LoRa相比,NB-IoT无需重新建网,射频和天线基本上都是复用的。以中国移动为例,900MHZ里面有一个比较宽的频带,只需要清出来一部分2G的频段,就可以直接进行LTE和NB-IoT的同时部署。 当然,NB-IoT仍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在成本方面,虽然NB-IoT模组成本未来有望降至5美元之内,但目前支持蓝牙、Thread、ZigBee三种标准的芯片价格仅在2美元左右,仅支持其中一种标准的芯片价格不到1美元。巨大的价格差距无疑将让企业部署NB-IoT产生顾虑。 LoRa的优势 自由度方面 对客户而言,使用NB-IoT主要依赖于运营商的基础网络设施,在很多条件恶劣的地方,运营商的基础设施并没有完全覆盖。而LoRa是一个更灵活的自主网络,在任何需要的地方,都可以进行部署,企业(甚至个人)也能成为“运营商”。 安全性方面 NB-IoT是运营商网络,因此数据是先传到运营商的,许多企业不愿意把自己的数据给到别人(哪怕是运营商),所以这些企业会选择部署自己的私有LoRa网络。 频段方面 LoRa工作在1GHz以下的非授权频段(中国主要使用470-518MHz),无需申请即可进行网络的建设,故在应用时不需要额外支付通讯费用,这也成了相关企业推广时的一大卖点。 电池寿命和下行延迟 蜂窝网络设计的理念是最优的频段利用率,相应的就牺牲了节点成本和电池寿命。相反,LoRaWAN节点是为了低成本和长电池寿命而生,在频段利用率方面有一定的欠缺。 NB-IoT可以为需要大量数据吞吐量的应用提供快速的数据传输速率。而LoRaWAN的ClassB通过定期地(编程实现)唤醒终端以收取下行消息而缩短了下行通信的延迟。所以对于需要频繁通信、较短的延迟或者较大数据量的应用来说NB-IoT或许是更好的选择,而对于需要较低的成本、较高的电池寿命和通信并不频繁的场景来说LoRa更好。 网络覆盖和部署时间表 节点工作的本质需求是网络的覆盖,对于NB-IoT来说一个明显的优势是可以通过升级现有的网络设施来提供网络部署,但是这种升级仅限于某些特定的4G/LTE基站,并且花费较高。并且这种升级仅适于已经具有4G/LTE覆盖的城区,对于偏远或者郊区等没有4G覆盖的来说并不合适。 LoRa的整个产业链相对已经较为成熟了,产品也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同时全球很多国家正在进行或者已经完成了全国性的网络部署。LoRa产业链一个突出优点是每个环节的成员都掌握着自主性,一些大公司正在计划创造一种混合型的商业模型来部署网络和应用。 设备成本,网络成本和混合模型 对终端节点来说,LoRaWAN协议比NB-IoT更简单,更容易开发并且对于微处理器的适用和兼容性更好。NB-IoT的调制机制和协议比较复杂,这就需要更复杂的电路和更多的花费。 低成本、技术相对成熟的LoRa模块已经可以在市场上找到了,并且升级版还会接踵而至。相对于传统的只依靠“铁塔”部网,对于IoT和LPWAN来说部署需要使用不同模型以降低支出和运营成本。LoRaWAN部署花费更少,因为可以利用传统的信号塔、工业基站甚至是便携式家庭网关来进行。 Read more.
LoRa未来发展前景如何?五位大咖为您深度解读行业现状
物联网行业的“风”还将怎么刮?在大大小小的行业活动中,这个话题一直都是一个大热门。与此同时,低功耗广域网络作为物联网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在如今各种已授权和免授权频谱的通讯技术百花齐放的局面下,中国市场NB-iot和LoRa未来的市场比是6:4还是5:5呢?当NB-iot模组“宇宙第一标”话题还在持续发酵的时候,另一边,LoRa早已在各种应用场景悄然落地生花。 昨天(23日)下午,由中国物联网产业应用联盟主办,深圳物联传媒承办的物联网时代的“WIFI”——LoRa技术的应用交流与案例分享沙龙在深圳南山区盛大举办,五位分别来自陆普物联、罗万信息、厦门南鹏、升哲科技、唯传科技的重量级分享嘉宾亲临此次活动的现场,为与会观众带来了LoRa最为前沿的行业信息和应用案例。 首先,LOPO-IoT作为LoRaWAN在国内首个大规模的应用网络,已在南沙区实现了大面积LoPo-IoT网络覆盖,其网络基站可适应多场景部署,多维度无盲区网络覆盖效果。 LoPo-IoT网络可视化监控平台 广东中科陆普物联 黄开德博士 来自广东中科陆普物联的黄开德博士讲到,低功耗物联网对于智慧城市建设应用面更为广泛。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程度深化,城市感知类应用将会越来越被重视,这类物联网应用有其特殊点:连接量巨大、通讯频次低、功耗小、覆盖环境复杂、成本敏感度高,因而低功耗物联网更适用于城市感知物联网应用体系。 罗万信息副总裁 孙伟仁先生 罗万信息是国内业界最早在LoRaWAN标准上推出IoT网络平台解决方案的服务提供商之一,以服务能源行业为起点,为安全定位、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能家居、工业智造等不同IoT相关行业提供网络解决方案与网络建设服务。罗万信息的副总裁孙伟仁先生详细介绍了公司网关产品LW-G001、LW-G002以及节点产品。关于其城际智慧能源改造应用,不但支持多种能源表计,如电表、水表、气表、热能表设备接入,还能接入低功耗无线网络,实现城际范围无死角覆盖;频点勘测规划,智能跳频设置,保障数以十万计的表计并发通信等。 厦门南鹏物联高级项目经理 王铎霖先生 此外,关于低功耗广域网络LoRa在智慧城市的应用,来自厦门南鹏物联的高级项目经理王铎霖先生为与会观众详细剖析了LoRa技术在井盖和垃圾分类领域的两个典型应用。智能垃圾桶与传统垃圾桶不同的是,它利用智能操作平台和物联网技术,对垃圾箱进行系统化、智能化的管理,将分布于城市各处的垃圾箱联接成有机整体,使环卫工作人员全面掌握城市内垃圾储存情况和清运需求,有效提高城市环卫工作效率。王铎霖先生详细解读了智慧城市垃圾分类系统的功能特点和技术架构,其中的智能载量感应器已能达到2到4年的使用寿命。关于智慧井盖管理系统,通过对井盖统一的管理,达到远程监测、智能管控,防丢防窃的“三位一体”成效,从而解决由于传统管理方式带来的痛点。智能井盖传感器的电量已能达到两年以上的寿命,通讯距离能覆盖800m的范围。 升哲科技高级项目经理 刘正中先生 LoRa技术为什么会引起行业的重视呢?来自升哲科技的高级项目经理刘正中先生为与会观众详细对比了现有的各种无线技术,LoRa技术以优良的性能和灵活的组网形式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外,有关LoRa远距离传输实现架构、LoRaWAN的三种行为模式以及LoRa的典型架构与应用等,刘正中先生对此一一作了深入的解读。除了烟雾监测系统、电力环境监测系统、空调节能监测系统以及智能照护监测系统等,物联网的普及应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生命安全、交通医疗、环境污染、粮食问题、人力资源等都是长期被广泛关注的物联网垂直应用领域,而LoRa在这些场景比其它通讯技术有着更多的优势。 唯传科技CTO 张晓波先生 万物互联的时代也是数据为王的时代,然而在很多时候,如果智能物体没有对应的位置信息那就意味着数据是“杂乱无章”的,可利用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随着物联网行业这两年的蓬勃发展,定位技术在各种物联网应用场景的需求也大大提升,目前来看定位技术的种类有几十甚至上百种,而每种定位技术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和适合的应用场景。在此次的LoRa沙龙上,唯传科技CTO的张晓波先生为与会观众深度解读了LoRa技术在定位系统中的应用,首先室内定位是采取LoRa+BLE的形式,以医院护理跟踪系统为例进行了剖析,而室外定位是采取LoRa+GPS的形式,分别解读了在冲浪/滑雪人员定位、牛羊定位以及城市垃圾管理等场景的应用。 总结:相比于NB-IoT在中国的发展,LoRa的发展似乎显得比较低调。NB-IoT主要是借助三大运营商的网络,覆盖范围更广,适合较为分散的领域;而LoRa则适用于密集度更高,局部区域,具有相对独立、信号更强、成本更低等特点。因此,在未来广阔的物联网蓝海市场中必有LoRa的一席之地,至于LoRa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还得靠行业人士的共同推动。 作者:郭仁贤 来源:物联网世界 Read more.
ofo采用Semtech的LoRa技术扩大单车跟踪范围
ofo正在将LoRa®器件和无线射频技术(LoRa技术)装备进其单车中,以补充其授权频谱连接选项来实现完整的网络连接,即使在偏远地区和密集建筑群中。 ofo目前在全球180多个城市中运营将近1000万辆共享单车,每日提供2500万次骑行服务。 这些单车都配备了GPS/GLONASS追踪器, 它们通过云将数据传输到网上应用中 ,从而允许ofo及其用户去锁定单车的位置。随着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增长,LoRa技术和LoRaWANTM开放协议为ofo提供了广域的可靠连接。 “ ofo是物联网(IoT)领域内的一位先驱,并已引领了NB-IoT、NFC、BLE和其它IoT技术 的应用” ofo联合创始人薛鼎说道 。“在此基础上,随着我们不断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运营水平,ofo将继续探索其它IoT解决方案。Semtech的LoRa技术是最佳的选择之一,ofo愿意与全球合作伙伴携手推动绿色骑行文化。” “凭借其全球互通性,LoRaWAN开放协议的多种功能可与授权频谱网络实现互补,从而为偏远地区的客户提供全面完整的覆盖,”Semtech无线和传感产品事业部副总裁黄旭东(Mike Wong)表示道。“远距离、低功耗和易于部署等特性对于像ofo这样正在全速扩展的公司是至关重要的,而LoRa技术就可提供所有这些功能。” Read more.
Ovum报告:亚洲地区NB-IoT增长势头强劲 Sigfox网络增长陷入停滞
11月23日消息(艾斯)Ovum在2017年第三季度的IoT & LPWA网络部署追踪报告中新增了25个低功耗广域(LPWA)网络,从而使今年截至目前正在计划中的、处于试验状态以及投入商用的公共LPWA网络数量增至198个。NB-IoT在其中占据领先地位,网络数量为69个(占据35%),其次为LoRa和Sigfox,网络数量分别为46个和26个(占比分别为23%和18%)。 NB-IoT、LoRa和Cat. M网络数量正不断增加,Sigfox网络数量增长则似乎已经停滞。在2017年第三季度宣布的25个网络中,几乎一半(12个)都是NB-IoT网络,8个是LoRa网络,5个是Cat. M网络(也被称为LTE-M)。 在这篇研究报告中,Ovum审查了来自2017年第三季度关键的NB-IoT和Cat. M网络宣布,并讨论了移动运营商在其物联网网络部署战略中越来越多采用“多种LPWA网络技术方法”的趋势。Ovum预期这一趋势在2017年第四季度将会继续。 NB-IoT在亚洲获得增长势头 亚洲和大洋洲的NB-IoT发展势头在今年第三季度依旧持续,韩国运营商LG U+和新加坡M1都已经商用了其全国性NB-IoT网络。 除了LG U+外,韩国电信(KT)也已经在提供全国性NB-IoT网络,他们都试图以其NB-IoT网络与SK电讯(SK Telecom)的Cat. M和LoRa网络进行竞争。韩国电信还有一张商用Cat. M网络与SK电讯展开直接竞争。 Ovum物联网实践高级分析师TZ Wong表示,更多商用的全国性LPWA网络对韩国企业和消费者来说,将意味着更多物联网服务和价格选择,特别是在三家运营商都有兴趣的垂直领域,例如公用事业、货物跟踪和制造业,提供差异化服务将成为韩国运营商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新加坡市场,虽然是该国三家运营商中规模最小的一家,M1已经宣布成为首个推出全国性NB-IoT网络的运营商。M1在NB-IoT网络方面有着很大的野心,Ovum指出,M1应该在其目标垂直领域发挥先发优势,这些领域包括汽车、交通运输、零售、智慧国家和金融保险等。 其竞争对手新加坡电信(Singtel)和StarHub也都在M1的NB-IoT网络发布当日宣布了物联网推出计划。新加坡电信宣布将在2017年9月底推出NB-IoT和Cat. M网络,尽管这一计划已经被推迟了,该运营商有望在2017年底前推出网络。StarHub则计划在2017年底推出NB-IoT和LoRa网络。 随着NB-IoT的推出,M1作为唯一一家提供基于蜂窝标准LPWA网络的运营商,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在此之前新加坡用户可以使用来自Unabiz的Sigfox网络。此次发布促使新加坡电信和StarHub加速了其物联网推出计划。 继中国电信2017年第二季度推出全国性的NB-IoT网络后,LG U+和M1的NB-IoT推出,进一步推动了亚洲和大洋洲的NB-IoT增长势头。 沃达丰、T-Mobile和澳洲电讯推出了授权频谱LPWA网络 在欧洲,沃达丰加强了其NB-IoT承诺。在2017年第三季度,沃达丰宣布计划在2017年底前在捷克和意大利部署NB-IoT网络,并将于2018年在希腊、匈牙利、葡萄牙和罗马尼亚进行NB-IoT网络部署。 在美国,奉行”Un-carrier” 计划的T-Mobile USA,正采取与AT&T和Verizon不同的发展路径,后两家运营商都优先选择了Cat. M。T-Mobile则选择了NB-IoT技术,目前正在拉斯维加斯进行网络试验,并计划在2017年前正式投入商用。T-Mobile计划随后在2018年进行Cat. M网络部署。 T-Mobile并非唯一一家选择多样化LPWA网络技术的美国运营商。Verizon已经表示计划在2018年推出一张NB-IoT网络。至于AT&T是否会进行效仿并增加另外的LPWA网络,还有待观察。Ovum的观点是,大多数tier-1移动运营商将会部署多种LPWA网络技术。 回到亚洲和大洋洲,澳洲移动运营商澳洲电讯(Telstra)的Cat. M网络在2017年8月已经投入商用。这是韩国以外亚洲和大洋洲的第一张Cat. M网络。新西兰运营商Spark也计划部署一张Cat. M网络。此外,澳洲电讯也有NB-IoT网络部署计划。 随着NB-IoT在亚洲和大洋洲获得增长势头,Cat. M也在吸引该地区移动运营商的注意,他们将Cat. M附加的语音通信能力视作其与NB-IoT的一个关键区别。 图1:1Q15–3Q17 IoT & LPWA网络公告。来源:Ovum IoT & LPWA网络部署跟踪报告,3Q17。 注:数字包含计划中的、正在试验的和已经商用的网络部署。 作者:艾斯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Read more.
5G时代三兄弟,NB-IoT到底有多少优势?
5G时代的诱惑,犹如隔壁家厨房的气味,间歇性地飘过,刺激着大家的神经。然而对于工业而言,这个气味的信号实在是太微弱了。在2020年以前,5G的大规模应用,大家都不抱希望,没有设备制造商会认为5G能够迅速布置下去。即使是相关标准进展神速,6~9月份的标准的冻结期才刚刚起步,下一步建立基站、兼容机制(将来的华为、中兴必须相互兼容),还有很长时间。 工业物联网相对是区域网,因此有突破的可能性。然而在4G时代,大家被高通芯片和标准逼疯了,而在工业领域终于找到苦主了。如可以找到可以绕开高通,又不必死等5G时代,NB-IoT窄带物联网率先出招。 5G时代的三个兄弟 5G有三个标准,分别是LTE(授权频道)、LTE-U(非授权频道)和NB-IoT(授权频道)。 LTE,属于授权频道。这是最大的肥肉,当然是电信运营商的菜。标准主要是电信运营商在做,华为也在推。由于授权频道基本是排它的,比如给了电力微波,其他人就不能用了。这个是运营商的垄断资源,只能通过运营商来操作。 LTE-U(unlicensed)非授权频道,注意这可是大家最熟悉的WiFi杀手。WiFi的路由器,一般只有30~50米;一般路由器到了100米,就只有信号,不能通讯了。而LET-U可以达到300~500米(类似3G时代曾经推过的“城域网”)。ISM(工业、科学、医疗)这三个领域可以随便用,主要频段包括从5K、13.56M一直到2.4G和5.8G等多个频段。 呼声最高的NB-IoT,仍然属于授权频道。NB-IoT最大的特点,是传输距离达到惊人的10km,可以覆盖一个小县城。而且可以带无数终端,一个基站可以带20多万个终端。这意味着,管理一个井盖、停车收费,都变得轻松,而且便宜。即使是200万元建立一个基站,方圆10km都可以进行管理。 当然,由于NB-IoT属于授权频道,仍然不太可能在企业里用。所以NB-IoT也只能是先接入核心网(运营商),再进入企业。 5G才能解决工业以太网 相对一般以太网而言,工业数据传递的实时性要求很高。工业以太网有QoS(服务质量协议),因此在传递实时数据的时候,不容易丢包。这是因为QoS支持优先级,能够识别优先发送级别,如自动识别语音,还是邮件。语音的实时性要求很高,丢包会造成噪声;而电视丢包,则会乱码。这些都是不可接受的。实时视频必须要有QoS,而图像往往是带宽消耗最大的内容传输。 4G为什么不能用在工业互联网上,因为没有QoS,除了语音有识别之外,可以说它就是一个标准的IT网络。而5G则可以支持优先级,例如设备状态最优先,而将一般的数据传递优先级放在最后。 所以值得期待的是,5G才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当下40%的情况,基本上是有能力实施的(说100%还是有点夸张)。4G最多只能到450M,而5G 的LTE可达达到450M~800M 更重要的是,选择性大幅度增加。就技术流派而言,4G时代的技术主要是高通,盆满钵满;而在5G时代,华为、思科、西门子等都有各自的技术。这次,工业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了。 技术不能烂在手里 LTE是运营商标准,不可能被允许进入企业,因此不可能去建立一个iPhone7的基站。但既然5G标准和大规模布置尚待时日,这些已经有些眉目的技术,不可能空转吧。于是技术开始变形和演化,例如LTE就有了改进版,华为就率先推出了所谓企业版LTE技术(eLTE)。 它有两个频段,一个频段是800M(目前分配给联通),还有一个频段900,是调频的。这个波段,可以用来完成eLTE的载波频点,也就是可以做企业端的应用了。 基于同样的考量,eLTE-IoT正是NB-IoT窄带物联网的一种变通方式。这样就可以进入工厂,成为智能制造的物联网基石。重要的是,eLTE-IoT有着更加低廉的成本,因此eLTE-IoT率先进入工业领域。 eLTE-IoT自身突出的特征(功耗小、终端多、距离长),因此成为工业园区的最佳5G先头阵地之一。eLTE-IoT作为非授权频道,20万带宽,功率很小,不超过200mw功率。因此园区建立这种基站,也相互不影响 目前eLTE-IoT已经开始逐渐进入工厂,成为物联网数据最佳的传递手段。它将有效地替代RFID、设备联网等领域,成为智能工厂物联网的新欢。 来源:与非网 Read more.
北京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超过移动用户数,华为为何免费NB-IoT专利?
毫无疑问,中国电信在NB-IoT商用推进上是非常激进的,在外界看来,主要得益于其规模部署的800M LTE网络,希望在新兴市场(万物互联时代)与中国移动一决高下。 其实,真正推动中国电信NB-IoT快速发展的是——国外CDMA主流运营商纷纷选择商用eMTC,使得早期原本就是NB-IoT产业发展瓶颈——模组环节孤立无援。 9月下旬,中国移动披露NB-IoT网络规模14.64万基站招标结果,紧接着几天后,中国电信开启了NB-IoT模组宇宙第一标。 其背后的推动力是存在危机感的中国电信,通过推动模组售价降至5美金档位,使得生态链朝着有利于自身发展方向前进。 此前,笔者曾预计2018年Q2会是中国移动NB-IoT连接数开启规模爆发的时间节点,但近期的一些变化让笔者认为,这个时间点还会提前。 2 从中国电信建成NB-IoT网络,到模组规模招标中间历时1个季度时间差。 从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的竞争角度看,中国移动年底前实现重点城市商用,也就意味着不仅仅是建成规模的NB-IoT网络。 最重要的是,今年6月MWCS期间,中国移动规划推出四款NB-IoT通用模组,全部是2017年Q3~Q4批量出货。 从中国移动历次推动自主移动通信标准的商用多次决策看,推动产业链发展的经验将致使中国移动NB-IoT模组商用完全有可能同步网络推出。 可以认为,目前,中国移动NB-IoT规模商用的”瓶颈”在于网络部署。 3 目前,中国移动推出的NB-IoT网络采取了Rel.14规格,被业界认为是NB-IoT 2.0网络,使得终端相较于Rel.13更具备了支持定位和移动性等能力,将满足于更多的场景需求。 芯片层面,如联发科MT2625、中兴微RoseFinch7100、海思Boudica150、锐迪科RDA8909均采用了Rel.14规格,均是年底前将(或已)推出,而NB-IoT模组一般将滞后芯片一个月推出。 两个月前,无锡实现NB-IoT全域覆盖到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超过手机用户数量用时4个月。 可以认为,NB-IoT网络部署商用对于物联网连接数增长推动具备了积极的作用,有别于以人为中心的接入方式,满足窄带的碎片化市场需求和长尾效应。 如今,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城域网,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物联网连接规模已超过2300万部,同比增长77.8%,也是中国移动在全国首个物联网用户数超过移动用户数的省公司。 4 此前,在9月落幕的NB-IoT集采招标中,中国移动在北京规划建设6018个NB-IoT基站,招标规模仅次于广东、浙江、江苏和山东。 更为重要的是,相对于上述四个省份,少于三家设备商参与的NB-IoT网络部署,将使得北京地区NB-IoT网络规划建设时间更短,预计2017年底完成北京主要地区覆盖。 目前,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在物联网领域已上线5大类46个能力开放接口,物联网连接从100万到1000万用时2年,从1000万到突破2000万用时1年时间。 如果按照每年净增1000万,那么2020年物联网连接规模将接近5500万;如果每年净增1500万,2020年将达到6900万户。如果取平均数将达到【(5500+6900)/2=】6200万户。 此前,在公开场合,中国移动披露,对于采用中国移动物联卡作为传输通道、合约期大于1年,产品在中国移动入库的行业客户给予优惠补贴,补贴率最高可达50%。 此外,中国移动北京公司近日还与中移物联网公司联合建设开放实验室,面向合作伙伴提供产品测试和技术交流,也将加速NB-IoT商用落地。 5 目前,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超过1.5亿,其大连接目标中规划2020年连接总量超过17.5亿。如果蜂窝物联网连接数占其中的5亿,NB-IoT连接数3.5亿。 如果按照咨询公司的预测,中国2020年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80亿,其中蜂窝网络规模超过10亿。 中国电信+联通的NB-IoT连接数是否也会达到3.5亿?但NB-IoT对于中国电信、联通是个机会点,笔者更相信中国电信具备逆袭的可能性。 此前,工信部预估2017年实现基于NB-IoT的M2M(机器与机器)连接超过2000万,2020年总连接数超过6亿,包括行业部门在内的人士都认为该目标过于保守。 2017年年底,NB-IoT全球基站数将达到60万站,我国NB基站将超40万个,工信部预计2020年我国NB-IoT基站规模将达到150万个。 6 2017年9月,中国移动北京公司落地首个NB-IoT试点应用——未来科学城智慧灯杆项目,实现了对滨水公园598盏路灯的智能单灯控制、编组控制、亮度调节和状态监控等功能,从节能、成本、控制、维护等方面得到根本改进,一改以往难以远程控制、人工维护成本高、布网难度大、控制不灵活等痛点。 目前,NB-IoT已应用于智能抄表、智能停车、智能垃圾桶、智能消防、管理白电、智能牛联网等多个领域。据多个咨询机构调研,75%部署IoT业务的企业认为,选择连接时首先考虑安全和网络覆盖。 而基于Rel.14的NB-IoT网络,除了支持Rel.13的广覆盖、低功耗、海量连接等特性之外,以及业界看重的定位增强和移动性,还提升了传输速率、容量增强、功耗降低、多播等功能。同时,中兴通讯正在推进NB-IoT与MEC结合。 7 在NB-IoT中,中国企业的专利占据主要地位,其中华为占据了38%。华为人士公开承诺,不会依靠收取NB-IoT专利费去盈利,这意味NB-IoT至少有38%的专利是免费的。 此前,爱立信、高通等均声称自己是NB-IoT标准的主要贡献者,传闻高通也将在NB-IoT专利方面上进行免费授权,并明确在2018年发布不止一款包含NB-IoT的芯片。而华为、高通均承诺向业界开放NB-IoT芯片,不去做模组和终端产品。 如果NB-IoT专利完全免费,模组成本能够大幅低于WiFi模组,是否意味着将进入规模普及期? 目前,小米IoT连接设备数达到6000万,日活设备800万,大部分采取WiFi接入,其次是蓝牙、ZigBee,面向家居安防、环境、厨卫等。小米IoT未来是否也会考虑将NB-IoT作为接入的方式之一,满足场景需求的补充接入? 后记: 关于对《当北京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超过移动用户数,华为NB-IoT专利免费意味着什么?》一文的几点说明: 1.有业内人士认为,上述文章潜在表达了中国电信NB网络比中国移动落后的观点。 其实,在几个月前,笔者文章曾提及,NB-IoT (R.13)网络进行软件升级仅需一个晚上便能支持R.14,但存量终端未必需要升级支持R.14。 Rel.13 NB-IoT也有其自身定位,但网络/终端越早商用市场占有率越高,规模效应决定了NB-IoT潜在价值。(认为NB-IoT没有价值的可以取消关注笔者) 2.中国电信在北京NB-IoT基站(800M)有4000个,年底北京移动也有6000+ 个NB-IoT基站(Rel.14),到底谁更占据优势? 至少,北京电信占据了先发优势,而中国移动引导全产业链瞄准Rel.14具备后发先至的可能性。 如果从网络版本看,Rel.14 NB网络除向下兼容Rel.13之外,更适合共享单车等市场的未来发展,且共享单车的体验及商业模式,也将因为Rel.14或eMTC普及而升级,但模组成本须下降到合理范围之内。 还有,Rel.14 NB-IoT手环面向老年人/骑行等户外运动用户,从应用场景角度考虑产品的差异化特征与规格,比如面向马拉松运动,咪咕善跑会不会推出运动类NB-IoT可穿戴设备?面向地质灾害频发地区,也可能出现心率手环与应急升空平台与NB-IoT的结合。 […] Read more.
万物互联时代,NB-IOT将为智能锁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来源:【CPS中安网 cps.com.cn】 NB-IOT是什么? NB-IOT是指窄带物联网(NarrowBand-InternetofThings)技术。NB-IOT聚焦于低功耗广覆盖(LPWA)物联网(IoT)市场,是一种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新兴技术。NB-IOT使用License频段,可采取带内、保护带或独立载波等三种部署方式,与现有网络共存。 NB-IOT有什么优势? NB-IoT之所以有望承担物联网发展重任,是因为其自身的‘强大’:一广覆盖,在同样的频段下,NB-IoT比现有的网络增益20dB,相当于提升了100倍覆盖区域的能力;二具备支撑海量连接的能力,NB-IoT一个扇区能够支持10万个连接,支持低延时敏感度、超低的设备成本、低设备功耗和优化的网络架构;三更低功耗,NB-IoT终端模块的待机时间可长达10年;四更低的模块成本,企业预期的单个接连模块不超过5美元。 NB-IOT对智能锁行业有什么影响? 蜂窝物联网(NB-IoT)时代的来临,标志着万物互联将有一个新的突破,更多的事物通过网络即可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连接。智能锁,作为智能家居的入口产品也不能例外。 随着NB-IoT系统技术的成熟,“底层芯片—模组—终端—运营商—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已经初具形态,广域覆盖优势凸显。接入NB-IoT后智能锁的待机时间将从原来的1年延长为2年左右,并且无需网关或路由,直连运营商的基站,从而使联网智能锁在网络稳定性及安全性上更加有保障。因为NB-IoT信号穿墙性远远超过现有的网络,即便是家庭地下室,智能锁也可能通过数据传输实现“随即密码”。NB-IoT技术比传统移动通信网络连接能力高出100倍以上则意味着同一基站可以连接更多的物联网智能锁设备,避免掉线情况。 从NB-IoT的网络部署架构来看,垂直行业应用将趋于更简单,分工也更明晰,智能锁将成为物联网垂直行业的新宠。NB-IoT智能锁需要实名制,更加保证安全性,并支持自动登记设备和空中升级等功能。随着NB-IoT智能锁带来的又一波便利与落地,势必会给智能锁的销售带来一波提升。 物联网是智慧家居建设的技术基础之一,在其架构下的智慧家居体现出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安全的家居管理、更深入的智能化体系等特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