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aWAN协议中文版 第1章 介绍
前言
这是《LoRaWAN102》的译文,即LoRaWAN协议规范 V1.0.2 版本( 2016 年 7 月定稿)。
我正在陆续对协议的各个章节进行翻译,具体其他章节的译文,以及译文之外的代码解析,可点此查看帖子LoRa学习笔记_汇总。
本文作者twowinter,转载请注明作者:http://blog.csdn.net/iotisan/
翻译开始
第1章 介绍
本文档描述了LoRaWAN网络协议,是针对电池供电的终端设备(不管移动还是固定位置)进行优化的一套网络协议。
LoRaWAN网络通常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由拓扑中的网关来转发终端与后台网络服务器间的消息。网关通过标准IP连接来接入网络服务器,而终端则通过单跳的 LoRa 或者 FSK 来和一个或多个网关通讯。虽然主要传输方式是终端上行传输给网络服务器,但所有的传输通常都是双向的。
终端和网关间的通讯被分散到不同的信道频点和数据速率上。数据速率的选择需要权衡距离和消息时长两个因素,使用不同数据速率的设备互不影响。LoRa的数据速率范围可以从 0.3kbps 到 50kbps。为了最大程度地延长终端的电池寿命和扩大网络容量,LoRa网络使用速率自适应(ADR)机制来独立管理每个终端的速率和RF输出。
虽然每个设备可以在任意信道,任意时间,发送任意数据,但需要注意遵守如下规定:
- 终端的每次传输都使用伪随机方式来改变信道。频率的多变使得系统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 终端要遵守相应频段和本地区的无线电规定中的发射占空比要求。
- 终端要遵守相应频段和本地区的无线电规定中的发射时长要求。
twowinter注:发射占空比,意思是发射时长占总时长的比例。按照无线电规定,每个设备不能疯狂发射霸占信道,总得给别人一点机会。
这份文档主要讲述协议细节,一些基于各地区规定的操作参数,例如发射占空比和发射时长等,在另一份文档[LoRaWAN地区参数]中做具体描述。将这份文档分开,是为了加入新地区参数时不影响基础的协议规范。
1.1 LoRaWAN Classes
所有的LoRaWAN设备都必须至少实现本文档描述的 Class A 功能。另外也可以实现本文档中描述的 Class B 和 Class C 及后续将定义的可选功能。不管怎么样,设备都必须兼容 Class A。
1.2 文档约定
MAC命令的格式写作 LinkCheckReq (粗斜体),位和位域的格式写作 FRMPayload (粗体),常量的格式写作 RECEIVE_DELAY1,变量的格式写作 N。
在本文档中,
- 所有多字节字段的字节序均采用小端模式
- EUI 是8字节字段,采用小端模式传输
- 默认所有RFU保留位都设为0
您的留言或需求: